習近平在福州(一):“習書記讓我明白了什么是初心”(上)
| 2021-02-07 18:07:16??來源:福建省人民政府網站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習書記經常利用周末時間和部隊首長交流,福州周邊的幾個部隊他都去過。有時候他打個電話就去了,有時候部隊首長過這邊來,我們一般都會陪同。跟部隊首長一起吃個便飯,聊聊天,談一談,所談的也大部分都是工作上的事。有哪些要求的事情還沒有解決,或者解決得不到位,習書記都會主動地詢問。這足以說明,他跟部隊的感情非常深。也是從那個時候起,福州地方和部隊之間建立了非常深厚的感情。這個傳統一直延續到今天。現在,福州的軍地關系也非常融洽。 習書記一直非常重視優撫工作。他到每一個地方調研,都會注重優撫政策的落實情況,行程里都會有看望軍烈屬的安排。當時,福州市制定一系列優撫政策,給軍烈屬解決了生產生活上的很多實際困難。同時還撥出專項資金開展“五個一”幫扶工作,也就是戶種一畝果、養殖一畝水產、飼養一群禽畜、掌握一項技藝、一個勞力進鄉鎮企業。當時在福州的優撫對象中軍烈屬有19.5萬戶,占優撫對象的88.7%。過去優撫的補助是每人每月50元,習書記經過研究給加到100元。隨著物價上漲,補助金額也跟著增加。習書記指出:我們的很多問題,就是因為用過去的老政策管今天的新問題,這樣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冒出更多的新問題。原來的一些標準、做法,和今天的新情況已經不能完全適應了。適當作一些調整,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 1994年1月19日,習書記帶領我們到晉安區慰問軍烈屬,路過新店鎮赤星村的時候,陪同的同志向習書記介紹說:這里一個村子住著解放福州時第一個帶領解放軍進城的地下交通員,叫黃嫩弟。習書記當即就決定去看看這位交通員。一行人驅車來到黃嫩弟的老屋前,那時老人家已經85歲了,和老伴住在村子里。習書記見到老人家,很親切地噓寒問暖,當問到子女的情況時,老人家情緒很低落,告訴習書記他的兒子已經去世了,還有兩個女兒也嫁出去了,不在一起生活。習書記又了解到,老兩口的身體也不太好,生活比較拮據。習書記當即把村鎮的干部叫過來,對他們說,黃老為福州城的解放事業作出過重大貢獻,是有功之臣,我們各級政府有責任為他創造良好的生活條件。習書記當即決定把后面要發放的慰問品和慰問金留下給黃嫩弟老人。他讓人把黃嫩弟的女兒找來,還與他的女兒聊了一會兒。他囑咐說,平時如果有時間,一定多回來看看老人家,免得他們孤單,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孝道不能忘。后來,區鎮又做了一系列工作,把黃嫩弟列入優撫對象,老人家的生活情況逐漸好轉。 采訪組:福州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地區,每逢人民有困難的時候,人民軍隊總是身先士卒,搶救人民生命財產。請您講一講習近平同志主持福州工作期間,駐福州部隊為人民作出的貢獻。 梁建勇:有句話說,“念念不忘,必有回響”。福州市委、市政府對駐榕部隊的關心支持,使部隊和福州人民的魚水之情更加深厚。在危難之際,人民子弟兵毫不猶豫地向我們伸出援助之手。 1992年7月7日,福州市發生50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中洲島有100多戶群眾被困,因為水流湍急,沖鋒舟上不了島,而且一旦下水,救援人員大概率會犧牲。這個時候,從岸邊搭繩索向外轉移還需要一些時間,能立即對這些群眾施救的只有空軍的直升機。習書記當機立斷,指示我立即聯系駐榕空軍。我們立即上門聯系,空軍某部請示上級后調直升機飛過來,開始一批一批地把島上群眾轉移出來。這期間,繩索也搭好了,很快就把島上群眾全部順利轉移出來,沒有一個傷亡。救援結束后,習書記讓我們去好好慰問一下指戰員。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