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靠山吃山”有了新定義
| 2025-06-03 11:12:54??來源:中國文化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位于浦城縣的匡山,曾經是一座貧瘠的大山,如今卻成為廣大網友心中的“森系烏托邦”“會發光的森林”。匡山巨變是閩北山區文旅賦能鄉村振興的縮影。 遠嫁匡山深處富嶺鎮雙同村36年的四川人向瓊,親歷了山村滄桑巨變。以前山高路遠的“窮窩窩”雙同村,只能“靠山吃山”,砍樹燒炭賣錢養家糊口。 “不砍一棵樹,村民也致富”。40年前回鄉任護林員的李仕銀,率村民克服困難,封山育林,守護綠色生態,建成3萬余畝生態公益林。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2020年,匡山被評為省級生態旅游示范區、國家森林公園、全國森林旅游示范區試點單位等,旅游名片越發閃亮。 “生態旅游成主導產業,帶動特色農業和服務業,走出特色山村振興路。”已成為雙同村黨支部書記的李仕銀說。依托綠水青山和當地特色文化資源,雙同村逐漸發展成了“網紅村”,年接待游客數萬人次,村民年人均純收入2.3萬元,“靠山吃山”被這里的人們重新定義。 浦城縣素有“福建糧倉”美譽,水稻總產量、再生稻種植面積、油菜種植面積等常年位居福建前列。近年來,當地挖掘萬畝良田資源優勢,將農文旅融合示范帶建設與世遺風景道建設融合,融入“稻文化、稻產業、稻科技”,深挖詩詞文化、農耕文化、紅色文化等,走出“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農文旅融合新路徑。 農文旅融合示范帶規劃面積46平方公里,探索“農業+文化+旅游”模式,利用鄉村景觀和稻田風光,沿線打造“稻-油”輪作高產示范區等四大示范區。得益于示范帶建設,附近幾個村完成了基礎設施修繕,曾經破敗的小村煥發出新光彩。 “我們村大力發展‘美麗經濟’,日子越過越紅火。”浦城縣蓮塘鎮山橋村黨總支部書記謝俊濤說,村里打造的大型水稻生態種植觀光主題公園成了“網紅打卡點”,每年都能吸引大量游客。 走進南平小松鎮湖頭村,小松溪穿過村莊,古香樟樹成群掩映,十幾幢古樟民宿林立在溪畔,成為湖頭村標志性風景。近年來,湖頭村整合文旅資源,發展鄉村旅游新業態,建設特色農莊,獲評第二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國家級美麗鄉村創建試點村。2024年湖頭村接待游客15萬人次,旅游收入305萬元,帶動周邊農戶農產品增收240余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湖頭村入選了首批福建省金牌美育村,與廈門大學、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福建省青年美術家協會等共建教學基地,打造“楓丹白露”寫生基地,近30名藝術家入駐“湖畔山居”采風創作。 “我們打造‘用藝術點亮鄉村’品牌,發展綠色農業、文化旅游業、健康養生產業,堅持走特色化、差異化鄉村振興之路。”小松鎮鎮長林興華表示,將持續推動優質美術資源下沉,挖掘鄉村特色歷史文化資源,普及特色藝術,以美育賦能鄉村振興。(黃國勇)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