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穩中求進 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 2022-01-21 09:34:57??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國內外經濟形勢對我國經濟的主要影響 當前,世界經濟處于疫后復蘇的筑底波動期,不確定性顯著增強,經濟恢復進程也會出現反復。我國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需要采取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緩解經濟發展面臨的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 從需求側看,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跨過百萬億元門檻,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正在向高收入國家邁進,跨越中等收入階段的重點在于突破需求收縮困境。一方面,當前外需呈現回升趨勢,但仍面臨較強不確定性。得益于對疫情的良好控制,我國在全球率先復工復產,出口需求呈上升態勢,但世界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導致外需本身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另一方面,內需較為疲軟,消費和投資增勢減弱,低收入群體收入增長有所放緩,制造業投資雖增速較快,但難以對沖房地產和基建投資增速的放緩。數據顯示,2021年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4.8%,拉動GDP增長6.3個百分點,較去年上半年的7.8個百分點出現明顯回落。 從供給側看,其一,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國家,對能源、原材料有著巨大需求,多種大宗商品對外依存度過高。數據顯示,我國銅精礦對外依存度超過85%,鐵礦石對外依存度超過80%,原油對外依存度超過70%。這導致在我國產業鏈、供應鏈中居于重要位置的能源和大宗原材料的國際市場生產和供給的變化會直接沖擊我國初級產品供給。其二,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我國的“人口規模紅利”逐步消退。一方面人口結構變化使得勞動力人群增長速度減緩,另一方面我國的勞動參與率也在緩慢下降,老齡化趨勢使得我國面臨中長期勞動力供給約束。 從預期來看,國內層面,一是在取得充分成績的同時,經濟整體發展也面臨挑戰,經濟增速放緩,預期轉弱及其所帶來的自我強化效應會進一步加劇經濟下行壓力,從而使得居民消費和企業投資更趨謹慎,此種不良循環影響不容忽視。此外,美聯儲量化寬松政策退出的溢出效應也使得金融市場的預期出現變化,加之疫情形勢恢復較好的新興經濟體產能的恢復帶來海外經濟的復蘇將對我國出口企業造成一定競爭壓力,可能會擠壓制造業企業的出口份額和利潤,進而影響居民就業和收入增長,也會通過預期的作用而進一步放大。 堅持穩中求進持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為做好經濟工作指明了方向。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和國內經濟運行新變化,我們既要正視困難,做好應對風險挑戰的充分準備,又要堅定發展信心,穩中求進。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