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穩中求進 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 2022-01-21 09:34:57??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2021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已經完成,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十四五”實現良好開局,但同時,世紀疫情沖擊疊加百年變局演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內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當前,第二個百年奮斗新征程已然開啟,值此關鍵時期,2021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2022年的經濟工作指明了基調——穩字當頭、穩中求進。 堅持穩中求進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2016年12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我們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同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由此,穩中求進從經濟工作的總基調上升為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和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立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全局高度,作出的戰略謀劃和科學決策,既是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規律的深刻洞察,也是對治國理政規律的科學把握和認識深化,更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的創新發展和實踐運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始終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穩字當頭,以穩求進,以進促穩,在保持宏觀經濟政策基本穩定,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保持社會大局穩定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中國經濟“穩”的基礎日益鞏固,“進”的態勢持續增強。 針對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與外部環境發生新問題新挑戰的明顯變化,2018年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六穩”的要求,即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進一步指明了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的工作要求和重點任務。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持續改善民生,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社會大局穩定,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歷史和現實充分證明,越是接近目標,我們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就越大,各種難以預料和不可預知的風險與挑戰也越多,唯有正確把握穩和進的辯證統一關系,才能保持戰略定力,增強戰略自信。 一方面,“穩”是“進”的根本基礎和前提條件,是數量和速度層面的積累。穩定壓倒一切,沒有政治、經濟、社會、環境的穩定,一切恐無從談起,立足未穩的進可能就是冒進。因此,“穩”是主基調,是大局,不穩難以進。但穩絕不等同于故步自封、因循守舊,而是要尊重市場經濟內在規律,立足中國經濟發展階段、條件和環境,確保增長、就業、物價不出現大的波動,確保金融不出現區域性、系統性風險。另一方面,“進”是“穩”的持續動力和目標方向,是結構、質量和效率層面的提升。沒有重點領域的奮發有為,沒有關鍵環節的有所進取,經濟社會便難以獲得源源不絕的內在發展動力,沒有提質增效的進,就難以實現長期有效的穩。因此,“進”是方向,是目標,有進才更穩,同時也要防止出現違背常識,不顧及客觀約束條件和承載能力的激進,“進”的重點要放在調整經濟結構和深化改革開放上,確保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創新驅動發展取得新成效。總而言之,“穩”和“進”相互促進,彼此轉化。經濟社會平穩,才能為調整經濟結構和深化改革開放創造穩定宏觀環境;調整經濟結構和深化改革開放取得實質性進展,才能為經濟社會平穩運行創造良好預期。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戰略定力,有利于我國實現今年經濟平穩開局、向好發展,對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共同富裕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