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 全力探索具有浦城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
| 2025-08-11 09:53:24??來源:閩北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推動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全力探索具有浦城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 ——中共浦城縣委書記李江平 浦城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圍繞“在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上作出示范”重要要求,對標對表省委、市委全會安排部署,持續推動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努力在推進共同富裕上奮勇爭先、勇挑大梁。 以“興業”為基礎,做大做強縣域經濟。市委全會指出“要緊扣綠色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加快做大具有山區特色的縣域經濟”,我們將統籌推進縣域產業優結構、提效益,持續壯大縣域經濟。推動特色農業發展。立足水稻、再生稻、油菜面積產量穩居全省首位的優勢,錨定農業重點縣的發展定位,持續做優做精大米、酸菜、酸棗糕、靈芝、薏米、丹桂等“一優兩特三寶”,講好“土特產”故事,集中資源和力量打造黃畢洋酸菜、雙同酸棗糕等一批特色鮮明、規模適中、帶動力強的“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強縣富民產業。圍繞“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全力打造萬安食品產業園、現代糧食產業園、榮華山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園等農產品精深加工平臺,不斷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力爭到2027年我縣“一優兩特三寶”全產業鏈產值超百億元。推動縣域重點產業鏈發展。扎實推進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轉型,用好《浦城縣推進工業企業智改數轉七條措施》等措施,推動圣農發展、正大生化等一批企業“智改數轉”和技改升級,確保技改投資增速年均增長15%以上,進一步提升產業競爭力和附加值,持續提升產業“含金量”;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加強與福州大學的“全方位戰略合作”,用好福州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浦城)、生物產業中試基地等科創平臺,確保3年內新增高新技術企業數累計20家以上,規上工業企業研發費用年增長8%以上,持續提升產業“含新量”;加快榮華山產業組團“碳能智聯”智慧低碳園區系統和食品產業園“低零碳園區”建設,持續提升產業“含綠量”。推動文旅經濟發展。持續融入大武夷文化旅游圈,圍繞南平市“1+3+3+N”特色產品體系,重點打造具有浦城特色的“N”,梳理形成“一核兩帶三區”的全域旅游發展格局,以夢筆文化產業園為核心,打造“對內聯動、對外拓展”的兩條貫穿縣域的風景道以及富嶺鄉村旅游度假區、農文旅融合示范區、省際生態文化旅游區,持續推進7個總投資61億元的全域文旅融合項目建設,推出大游梓溪塘、瑞安溪林里等精品景點,力爭3年內創建1個國家3A級旅游景區,培育10家以上具有標桿引領作用的精品民宿,全力以文旅“一業興”帶動“百業旺”。 以“強縣”為支撐,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我們將緊緊圍繞市委全會提出的“全面提高城鄉規劃、建設、治理融合水平,有力促進城鄉融合發展”要求,加速形成城鄉融合發展的新格局。提高城鄉規劃融合水平。圍繞實施“小縣大城關”戰略,堅持整體謀劃、一體推進,將縣城、經開區、鄉鎮、村莊納入全域規劃“一張圖”,按照縣城高品質、中心鎮強功能、重點村顯特色的發展思路,結合“十五五”規劃,謀劃形成82個城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庫,全力構建“中心城區—浦城經開區—中心鎮—重點村”的縣域發展布局,推動縣域內產業集群、人口集中、服務集成、資源集聚。提高城鄉建設融合水平。深入實施“千村示范引領、萬村共富共美”工程,成立城區、經濟開發區和鄉村3個重點項目工作專班,探索推進縣域全域體檢,全面摸清城鄉基礎設施差距,統籌推進城鄉建設提檔升級。加快實施“武夷百村”計劃,篩選出富嶺高坊村、瑞安村等31個重點村,探索“村企聯建”模式,打造一批精品村落。提高城鄉治理融合水平。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強化網格協商、源頭預防、前端治理,深化“一中心一平臺一隊伍一載體”基層社會治理和“吃茶話事”等機制,推進縣鄉綜治中心提標升級,落實“鄉呼縣應”“鄉內流轉”等閉環處置機制,切實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初始、化解在萌芽,不斷提升基層治理質效。 以“富民”為宗旨,著力夯實共富基礎。市委全會強調“要在融入區域協調發展和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進一步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我們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努力推動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起來。推動農村更富足。堅持把促進就業作為優先目標,積極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持續推進零工市場、用工快招共享平臺建設,完善人才信息庫,為傳統零工和新業態從業人員提供精準就業服務。堅持零工市場與共富工坊互促并進,制定出臺《浦城縣共富工坊建設實施方案》,探索“企業+工坊+農戶”的“家門口就業”標準化發展模式,力爭3年內建成100家以上標準化共富工坊,穩步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保持城鄉居民收入比年均降低0.04的發展態勢。推動精神更富有。堅持以文化人,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對鄉村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持續實施非遺“五進工程”,著力打造農村文化新空間,推動38家文化禮堂、文化驛站建設,確保年內輻射覆蓋全縣所有行政村。堅持“政府搭臺+群眾唱戲”,常態化開展“四季村晚”“文明圩日”等活動,推動一批契合基層需求的文藝作品“下鄉”,讓優質文化資源流動起來。推動生活更幸福。堅持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推進全國縣域養老服務體系創新試點項目建設,全市最大的養老社區——仙陽鎮“幸福里”社區目前已建成投入運營,后續將探索建設“浦城幸福城”CCRC醫養社區模式,打造村級幸福院、鄉鎮級幸福里、縣域級幸福城的“浦城三幸”縣域養老發展新模式。加快城鄉緊密型教育共同體建設,積極探索學前教育“政府+國企”集團化辦園模式,推進實驗幼兒園新華校區等項目建設,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建設,確保10月首批通水,為10萬百姓提供“放心水”。 浦城將按照省委、市委全會部署,深刻理解和把握共同富裕的本質要求,進一步增強發展活力、激發制度優勢,使共同富裕與經濟發展階段相適應、與現代化建設進程相協調,全力探索走出具有浦城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