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肥養沃土,喚醒“沉睡”地力——萬畝耕地實現產量躍升
| 2025-04-08 09:14:00??來源:浦城新聞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陽春三月花如海,萬物復蘇象更新。在仙陽鎮管九村的示范田里,成片的苕子、紫云英等綠肥作物長勢喜人,預示著農地整田將迎來翻耕熱潮,千畝示范農田傳來耕地地力提升的“喜訊”。
苕子長勢喜人 在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基礎上,仙陽鎮推廣綠肥種植技術,擴寬作業面積,起壟田地、飛播撒苕子種子。待其成熟后,翻耕壓碎埋入土壤,苕子便能“化作春泥”,回歸耕地,滋養土壤,成為田間的“營養師”。化作綠肥后,苕子能增加土壤中的氮、磷、鉀有機質和各種微量元素,提升土壤肥力,讓耕地煥發新生,實現農作物產量跨越式增長,為農業可持續生態種植發展提供了新樣板。 “目前在管九村示范田種植的苕子是光葉品種,種植面積達到2000畝。根據農技專家的現場測產驗收,實測苕子的畝產量超過3000公斤以上。”浦城縣農業農村局農發中心吳倩說,苕子耐寒耐旱,對土壤要求不高,有生長快、產量高的特點。今年是苕子作為綠肥在浦城種植的第一年,相較紫云英等綠肥品種更容易種植,而且肥效更高。當前,部分地塊苕子尚未進入生長高峰期,預計半月后,鮮草產量將增長10%。
苕子測產 綠肥養土,農田更“綠”。苕子綠肥栽培時長期覆蓋地面,有效抑制雜草生長,大大降低了農民勞作和除草成本,“以草治草”的方式改變了以往清耕除草的模式。此外,光葉苕子草層厚度大,能增加地表覆蓋度,遮陽保墑,極大減少了水土流失,避免雨水對土壤表層的沖刷,提升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日前,管九村的村民們正在有序割除已經成熟的苕子,為再生稻種植做好準備。種植戶李大爺告訴記者:“以前靠化肥‘硬撐’,地越種越‘饞’,現在苕子翻壓后,土壤疏松了,固氮效果更好了,還能減少病蟲害,讓種植的水稻根系更發達。”綠肥技術讓“瘦田”變“肥田”,守住了耕地紅線,為糧食安全筑牢了“耕”基,更擦亮了綠色農業的底色。 綠肥產量的提升對農業發展具有多重意義。“綠肥能改善土壤結構、培土增肥,為農作物生長創造良好條件,有助于提高糧食產量和品質;減少化肥使用量,降低農業面源污染,保護生態環境。此外,綠肥種植還能促進農業生態循環,實現用地與養地的‘雙向奔赴’,保障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吳倩說。 “自2023年入選‘全國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縣’以來,浦城縣成功構建了以‘綠肥種植+秸稈還田+科學施肥’為核心的生態循環農業體系。”浦城縣農業農村局農發中心主任林建文說,通過國家綠肥體系專家團隊技術支持,全縣耕地地力平均提升15%,化肥施用量減少10%~20%。 據悉,2024年底,浦城統籌資金 51萬元,全縣種植3萬畝苕子植物,主要集中于仙陽鎮、九牧鎮、濠村鄉。除種植苕子外,浦城縣還有種植其他綠肥作物,仙陽浦下村的紫云英、蓮塘山橋村的油菜,致力于用生態綠肥“養”出高產田,助力農田提質增效,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贏。 接下來,浦城縣將繼續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 戰略目標,積極組織地區對綠肥種植進行持續推廣和技術創新,促進浦城萬畝耕地實現產量的躍升,讓浦城地更有“韌性”和“底氣”。(徐裕)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