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統籌推進城鄉立體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 2025-03-24 15:31:28??來源:浦城新聞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家家都有老,人人都會老,養老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作,也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社區支持的居家養老,強化失能老年人照護,加大對老年助餐服務、康復輔助器具購置和租賃支持力度,擴大普惠養老服務,推動農村養老服務發展”。浦城縣常住人口數29萬人,60周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占全縣戶籍人口的23%,如何為廣大老人提供優質的養老服務? 近年來,浦城縣持續加大養老服務設施供給,堅持以城帶鄉、以點促面、覆蓋全域的原則,構建縣、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養老服務體系網絡,推動全縣養老服務從“基本養老”向“品質養老”跨越。2024年,浦城縣獲批國家級縣域養老服務體系創新試點縣項目,浦城縣民政局獲評“全國民政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縣域“多中心” 補齊養老設施短板 走在浦城縣四賢大道的浦城縣老年醫養結合服務中心,兩棟獨具設計感的現代化大樓猶如一艘“游輪”在河邊停靠,與周邊優美的環境構成了一幅獨特的畫卷。
浦城縣老年醫養結合服務中心項目 “整個項目包括康養中心大樓、衛生院大樓、地下室的建設和內部裝修,以及外部道路、景觀綠化、管網工程等基礎設施配套,我們已全部建設完畢,下一步進行消防驗收。”項目現場負責人徐在鐘介紹,該項目總投資1.1億元,總建設面積為2.4萬平方米,主體建筑兩棟,其中養老大樓共10層、預設240張床位,醫療大樓6層、預設60張床位。“該項目將引進高端專業化的養老運營團隊,為周邊居民以及全縣的老人,提供‘醫養結合’的優質服務。”徐在鐘說。 “全國確定59個縣(市、區)作為縣域養老服務體系的試點,浦城是一個很典型的農村地區,山區的面積很大、人口很分散,作為福建省首批入選的縣級單位,具有代表性、特殊性。”復旦大學老齡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社會福利與養老服務協會會長、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副會長吳玉韶說。 近期,復旦大學老齡研究院專家組一行先后深入浦城縣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機構、企業,實地考察各養老服務機構的設施建設、服務內容、運營管理等情況。經過深入調研后,吳玉韶對浦城養老事業與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建議。“浦城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養老事業的發展,這兩天調研下來,無論是機構的站點建設,還是人才的培訓培養,我們看到了很多的創新。浦城未來的養老服務體系構建,在鄉鎮和村兩級體系化建設上要做到廣泛覆蓋,讓各種有需要的群體獲得服務,造福浦城的7萬多老人,乃至為全國其他地方提供經驗和借鑒。”吳玉韶說。 據了解,浦城縣圍繞全國縣域養老服務體系創新項目建設工作,不斷優化養老服務資源配置,全力打造“3310”工程,計劃建設提升以中心城區為服務重點的三個為老服務中心——浦城縣養老服務指導中心、失能失智養護中心、老年人醫養結合服務中心,以鄉鎮(街道)為服務重點的南中北三大片區鄉鎮“幸福里”社區,以村(居)居家為服務重點的十個綜合養老服務站,并探索“中心輻射站點,站點延伸居家”的全方位全周期養老服務新模式,使全縣老年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實現養老變“享老”。 鄉村“大家園” 拓寬為老服務半徑 天色已黑,在富嶺鎮店亭村“銀杏樂齡家園”的長者食堂里,桌上一大鍋燉肉正飄著香,酒精爐架著的白菜豆腐鍋咕嚕嚕地冒著泡,一碗蛋羹熱氣騰騰……桌上有菜有肉,老人們正圍成一桌熱熱鬧鬧地吃著飯。 “這里的飯菜真不錯,味道好,又便宜,最重要的是適合我的口味。”店亭村沈大媽吃著長者食堂提供的可口飯菜,笑呵呵地說。她的兒子、兒媳長年在外打工,家里就她一個人,自從食堂開起來后,她經常來這里吃飯,還有其他人一起說說話,感覺吃飯都更香了。
店亭村“銀杏樂齡家園”的長者食堂 據了解,2024店亭村的幸福院改造提升為“銀杏樂齡家園”,村里的獨居、孤寡、五保戶、子女在外的65歲以上老人共16位居住在此,村民代表大會每年投入村財3萬元左右到運營中,老人每月只需花費400元就可以入住。 “農村老人重鄉土,我們希望能給老人們在家門口提供吃得飽、住得好、有醫養的良好環境。”店亭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黃正芬介紹,“銀杏樂齡家園”還開展多樣的活動讓老人們“心舒”。過年蒸年糕、端午包粽子、立夏吃丸子,村“兩委”干部和村里的巾幗志愿者服務隊一起,幫助老人把節日過得“紅紅火火”。平時,村里干部還帶老人們學技能、做運動,老人也可以通過“零工市場”做手工掙點零花錢,讓晚年過得更充實。 “我們持續推進村(居)綜合養老服務站建設工作,搭建老年人助餐服務網絡,將農村幸福院等基層養老服務設施進行轉型提升,同時融合‘零工市場’‘樂齡學堂’等寓教于學的培訓內容,持續拓展鄉村公共養老資源與服務功能,著力打通養老服務‘最后一公里’。”縣養老服務中心主任周國彪說。目前,浦城縣建設農村互助養老服務設施“銀杏樂齡家園”3個,建立長者食堂50個,鄉鎮覆蓋率為100%,共惠及全縣老年人3萬余人次。 社區“微機構” 創新品質享老模式 “我的身體怎樣?我有時候感覺頭暈呢。” “林奶奶,您身體硬朗著呢。老年人血壓都會高一點,晚飯要記得多吃點水果……”走進浦城縣南浦街道丹桂河北路的光明社區養護中心,帶著丹桂、剪紙等獨特鄉情的裝飾透出溫馨感,工作人員在床頭操作設備,為70歲的林奶奶細細檢查身體。
為老人檢查身體 “這一套智能醫療設備集成了多種功能,可以檢測血壓、血氧、血糖等,床位也采用了智能床墊,能夠監測老人的睡眠情況。”入駐養護中心的福建省伍心康養集團高級院長王潔說,“數據上傳系統,系統‘大小屏’互通,集成健康管理、信息服務等多種功能,在外子女打開手機APP就能知道父母的身體狀況。” 2024年初,光明社區引入榮獲“全國養老服務先進單位”的福建省伍心康養集團,以專業的運營模式及養老服務理念,立足“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等多樣化個性需求,打造“嵌入式”養老“微機構”。目前,光明社區養護中心有各類床位46張,老年人助餐點、樂齡學堂、文化娛樂廣場、助浴室等空間一應俱全,可為周邊老人提供醫養、食宿、文娛等多樣化居家養老服務。 嵌入適老化的設施和資源,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便利可及。“我們持續深化公辦養老機構改革,加大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培育力度,提供社會化、專業化、分眾化養老服務,不斷構建‘一刻鐘’養老服務圈。”周國彪說。 據悉,近年來,浦城積極探索公辦養老機構運營管理體制改革,17所鄉鎮敬老院實行公建民營運營,全縣可提供各類養老床位4200余張,其中機構養老床位2200張,護理型養老床位占比超過60%。此外,浦城還引進居家養老專業化服務企業,結合特殊困難老年人“平安通”服務試點項目,通過政府采購社會養老服務,有效提升城區3300多名“七大類老人”的養老品質。 下一步,浦城將深入推進國家級縣域養老服務體系創新試點,持續完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著力構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運轉高效的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探索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浦城經驗。(柳浪漫)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