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林下“生金”
| 2024-09-24 09:28:24??來源:浦城新聞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開欄的話 75載初心不改,75載砥礪前行。從溫飽不足邁向全面小康,從積貧積弱邁向繁榮富強,穿越75年時空長廊,浦城的脈動與變遷歷歷在目。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即日起,“浦城新聞”將聚焦全縣各領域、各行業發展變遷推出“砥礪奮進·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系列報道,全方位展示浦城在產業、民生、文化、城建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與大家一起感受發展的脈動,向著新的遠征再出發。 守住“生態綠” 做大“聚寶盆” 山上綠樹郁郁蒼蒼,樹下靈芝朵朵似祥云。仲秋時節,走進浦城縣富嶺鎮殿下村,連片的毛竹林下一片“生機”。農戶林國強正忙著采摘靈芝,后經技術人員線上指導將其晾曬、回收。 林下種養、采集加工、森林生態旅游……眼下,正值浦城縣“守綠換金”的好時節。近年來,我縣牢記囑托,秉承“不砍樹,能致富”理念,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探尋出了一條林下經濟與綠色發展相結合的“綠富雙贏”新路子。 撫林育菌 “借綠”生金 念好“山”字經,做活“林”文章。浦城縣林下“生金”的秘密,潛藏于那片常被忽略的林下空間里。 向林地“借綠”生金,富嶺鎮殿下村就是最好的例子。今年初,殿下村向多位上了年紀無法上山勞作的村民流轉來了林地,與當地龍頭企業仙芝科技(福建)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林下種植仿野生靈芝。
殿下村林下種植仿野生靈芝 “近年來,竹子的經濟價值逐漸提升,但村里年輕人外出務工,老人又上了年紀,竹山長期無人管護雜草叢生,這樣下去價值再高對于當地老百姓來說都是徒勞。”殿下村黨支部書記、主任張培建說,發展林下經濟能實現林地不荒、林農增收、林業增效,實現“多方共贏”。 “林下種植靈芝好處多,例如,林下種植靈芝使用的菌棒,腐爛后能提升土壤有機質,進而促進竹林的生長,等等?!睆埮嘟ㄕf。 在浦城,像殿下村這樣“借綠”生金的并不少見。2023年,浦城縣的林下經濟涉及的區域面積達114.6萬畝,總產值達15億元,累計建設林下經濟示范基地86個,帶動農戶達3.8萬戶。 守林護林 林地增金 驕陽似火的午后,跟隨浦城深輝家庭林場負責人廖子輝的腳步,記者來到了他的石斛種植基地,只見一叢叢石斛跟猴孫們爬樹似的,攀附在大大小小的杉木上,生長得十分旺盛。
石斛種植基地 “這些鮮嫩的白色根系是新長出來的,到了秋季我們就要用繩子將這些根系固定在樹皮上,給它們重新做個‘家’。”廖子輝邊介紹邊扒開腐爛的草繩,給工人們做起了示范。 “這么做可以讓這些‘孫猴子’再生一批‘小猴孫’,待到廠里的烘烤設備安裝好,便可以采摘老枝條進行深加工?!绷巫虞x指著基地邊上在建的廠房滿是欣喜地說,守著這片林子30多年,總算這兩年有了點盼頭。 原來,30多年前,廖子輝在浦城縣流轉林地500畝,種植杉木,但效益遲遲上不去。直到這兩年,他轉變了觀念,不砍不伐,利用林子原有的生態圈,在林下發展石斛種植,增加林地單位產出,效益直接翻番。 去年,廖子輝的林場新種植石斛300畝,產值150萬元,實現利潤60萬元,還吸收當地林農就業40人,每人每年增收1.2萬元。不砍一棵樹,同樣能致富。廖子輝用實際行動再次驗證“守綠換金”真實可行。 科技賦能 “點綠”成金 如何將林業資源、林業信息、林業資源監管、林權類不動產、金融產品及服務等要素整合在一起,實現資源共享?近年來,浦城縣探索創建了南平市首個林業區塊鏈平臺——浦城縣智林興農平臺,為林農與部門、政府之間搭建起信息查詢、融資貸款的橋梁。
浦城縣森林生態銀行 在浦城縣“森林生態運營中心”,記者看見工作人員在應用界面輕輕點擊“一縣一數庫”,頁面立即跳轉出全縣已登記存儲的林下空間資源數據。數據全面客觀,讓人一目了然。 “有了這套數據庫,我們能夠快捷地為需求方找到合適的林地資源,有效解決過去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浦城縣“森林生態運營中心”負責人張志強介紹,平臺的優勢在于隨時隨地調取全縣林下空間信息,方便投資商能夠通過數據庫掌握林地的基本情況,方便其決策。 為了讓平臺的數據更加全面,浦城縣還充分發揮林長制“指揮棒”作用,將各鄉鎮(街道)林下空間登記存儲工作情況納入林長制考核評價體系,有效推動林下空間流轉。目前,全縣林下空間登記存儲31116畝,林下空間流轉3666畝。 “我縣還參照林權發證模式,在不動產系統內增設‘林下空間經營權證’子目錄,發放林下空間經營權證?!笨h林業局林政資源管理股負責人詹新平表示,有了林下空間經營權證就可以進一步盤活林下空間資源,讓“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金”,有效促進社會資本“進山入林”。目前,浦城縣已頒發林下空間經營權證3本,共計264畝。(林夢琳 柯聰)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