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塘山橋:支部建在產業上 黨員服務促振興
| 2022-12-15 09:40:28??來源:浦城新聞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市要素流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 收割后的田野上,油菜已長出嫩綠的幼苗; 現代化農業大棚里,奶油草莓結滿鮮紅的果實; 青紗帳中,蔗農們忙著收割一人多高的甘蔗; 不遠處的谷滿山橋紅糖觀光加工廠熱氣騰騰,空氣里氤氳著紅糖的清香……近日,記者走進浦城縣蓮塘鎮山橋村,一派生態宜居、產業興旺的鄉村振興圖景映入眼簾。
▲采摘甘蔗 作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十里蓮塘”田園綜合體的核心區域,近年來,該村對馬蓮河東西兩岸3000多畝土地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為打造現代化農業園區奠定了堅實基礎。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下派該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陳素娟說,山橋村黨總支緊緊抓住產業興旺的“牛鼻子”,培育“一袋米、一根蔗、一個棚”三大特色主導產業,并在產業上相應建立谷滿山橋、古法紅糖、現代農業三個黨支部,發動年輕黨員成立鄉村振興黨員服務團,充分發揮支部引領、黨員服務的作用,凝心聚力推動鄉村振興。
▲將砍下的甘蔗捆好送到糖廠加工 “今年雖然天氣旱了一點,但甘蔗的甜度還不錯,陳書記,快來嘗嘗!”在馬蓮河畔的一處甘蔗地里,村民們熱情地和陳素娟分享著豐收的喜悅。今年,山橋村一共種植了120多畝甘蔗,按照以往每畝每年可產紅糖500公斤,今年產量預計能達到6萬公斤。 山橋紅糖歷史悠久,近年來,該村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村集體建設紅糖加工廠等方式,不斷探索將紅糖產業朝標準化、規模化方向發展。“我們承包了村里建的谷滿山橋紅糖觀光加工廠,根據消費者需求制作成不同規格,去年一共賣了7500公斤紅糖。”村民葉麗聰說,但僅僅作為特色農產品,銷售渠道有限,成為了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 為了幫助村民破解這一難題,陳素娟主動與省市縣市場監督、食品監管等部門對接,根據專業指導進行廠房改造,今年8月,浦城縣山橋紅糖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功拿到了“古法紅糖”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證。“有了小作坊證,山橋紅糖就等于有了進入商超、市場的‘身份證’。”陳素娟告訴記者,村民們也可以將甘蔗運到谷滿山橋紅糖觀光加工廠按照統一規范和質量標準加工、包裝,共同使用“山橋紅糖”品牌進行銷售。“現在正是甘蔗采收、紅糖加工的旺季,我們將繼續為村民做好服務,全力拓寬銷售渠道,讓好產品賣出好價錢。”建在紅糖產業上的古法紅糖黨支部書記謝琴孫說。
▲潘方亮正在掐掉多余草莓藤蔓 “年初,我租了兩個大棚,種了16畝草莓,現在第一茬已經開始豐收啦!”山橋村村民潘方亮說,他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早年間,村里缺少產業,只能外出賺錢,如今,他看到了現代化大棚的發展前景,便萌生了發展草莓種植的念頭。“草莓種下去,可以收三季,效益好的話,2個大棚今年應該能賺四十多萬元。農忙的時候,還要麻煩你們幫忙找工人來幫忙采草莓呀!”潘方亮和現代農業黨支部書記周顯明說。 近年來,山橋村通過村企共建,建成13個現代農業高標準大棚,打造集農業觀光、果蔬采摘、鄉村旅游等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村集體通過土地入股的形式每年收取租金分成,村民可以獲得流轉土地租金及就近務工等收入。“今年,山橋村黨總支還利用鄉村振興試點村資金,領頭建設了3個現代農業高標準大棚,目前已經全部建成,并進入招標階段。”陳素娟說,1個大棚占地約10畝,預計出租后每年村財可增收約12萬元。
▲豐收時節 浦城是“福建糧倉”,據悉,山橋村水稻種植面積達3500余畝,平均每年每畝可產水稻550公斤。近年來,在山橋村黨總支和谷滿山橋黨支部引領下,鼓勵黨員干部帶頭創辦領辦浦城縣蓮塘興農病蟲綜防專業合作社、谷滿山橋糧食種植合作社等糧食產業合作社6家,大力推廣先進、高效、節能的農業專業設備,并與省農科院、省農林大學合作開展試驗田種植基地建設,測產水稻品種達100多個。 “村里的糧食與糧食企業簽訂了購銷合同,基本銷售不愁。”陳素娟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市要素流動。 山橋村山水融合、風光秀麗,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也有距離城關近的地域優勢,接下來,她將繼續深入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關于鄉村振興的重要論述,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從農旅融合推動鄉村振興上下功夫,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引領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采訪手記>>>
▲馬蓮河上音樂噴泉 近年來,蓮塘鎮山橋村抓住浦城縣踐行“兩山”理念打造“十里蓮塘”田園綜合體的良好契機,在土地上做文章,把生態資源轉化為生產資本,用好風景為村民們帶來好“錢景”。 火車跑得快,要靠車頭帶。好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有力引導。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在山橋村,記者看到建在各產業上的黨支部充分發揮組織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作用,黨員實干擔當,時刻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引領群眾“抱團發展”優勢產業,進一步激活鄉村發展動能,凝聚起推動鄉村振興的堅實力量。(邱春靜 柯聰)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