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支書張太炎:帶領村民向農業要效益
| 2022-10-10 11:18:18??來源:浦城新聞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近日,在浦城縣古樓鄉大路村,村民們兩人一組,拿著繩子熱火朝天的“趕花”授粉,在水稻稻穗間不斷掀起“稻浪”,將父本的稻花花粉揚起來,給母本稻花授粉,使母本結籽壯籽,實現稻種穩產豐產。
雜交稻制種 “2022年,我們雜交稻制種面積共有1100畝,根據不同品種父母本品種特性,開花時間有所不同,近期,我們開始“趕花”授粉,每天上午11點到12點,持續13天。”老村支書張太炎告訴記者,近年來,他通過外出學習,摸索實踐得出經驗,以種植業帶領村民向農業要效益,以實現共同增收致富。 村民葉大哥高興地說:“其他村民看到雜交水稻制種有錢掙,大家都跟著干,‘趕花’一個工時80元,插秧、收割稻子一天120-160塊不等,我們這片基地至少需要60個小工,忙起來的時候要100多個人,有時要找那么多人還不容易呢。”
查看雜交稻制種長勢 張太炎在村工作近20年,他始終堅持情為民系、利為民謀。擔任村黨支部書記期間,他帶領村民創辦起浦城縣騰云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多年來,他按照“支部引領、黨員帶動、創新機制,壯大村財”的工作思路,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帶領村民因地制宜發展水稻制種、種植竹蓀和中藥材等,并義務向村民傳授種植和管護技術,為產業發展出謀劃策,帶頭摸索一條偏遠鄉村的鄉村振興路子。 張太炎告訴記者,合作社成立之初,加入的村民并不多,但他堅持關心村民、幫助村民解決難題,時間一長,大家都明白合作社是真心實意幫助父老鄉親脫貧致富。后來,愿意加入合作社或自愿把土地流轉給合作社的農戶越來越多。”為解決好土地流轉問題,他給出優惠條件,上門做思想工作,并請村干部和鄰里鄉親幫忙,轉變村民思路,帶領周邊村民共同致富。 近年來,他通過流轉土地種植中藥材、水稻制種、竹蓀種植等方式,平均每年提供就業崗位20余個,帶動村民致富增收。今年,目前他已在古樓村石村村、大路村和永興鎮珠山村、永平村等地流轉1100余畝土地,在帶動村民增加收入的同時,也通過流轉土地促進各村村財增收。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一人富不如大家富。”張太炎作為黨員致富帶頭人,幾十余年如一日扎根農村,常常奔波在田間地頭,堅持“授人以漁”助力脫貧致富,爭當致富“排頭兵”,既堅定干事創業的決心又積累致富增收的本領,引導村民逐步探索并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的新路子。(周文倩 劉宏輝) |
相關閱讀:
- [10-10] 浦城縣:高標準農田繪出“好豐景”
- [10-10] 以法為筆,答好閩北文脈賡續的時代考卷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