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重視智能媒介素養的提升
| 2021-11-22 16:47:38??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提升智能媒介素養的可能路徑 英國技術哲學家大衛·科林格里奇發現,一項技術的社會后果往往不能在技術生命的早期被預料到。然而,當不希望的后果被發現時,技術往往已成為整個經濟和社會結構的一部分,以至于對它的控制十分困難。這就是“科林格里奇困境”。在我國智能媒介突飛猛進但公眾智能媒介素養整體不足的情況下,要重視社會制度安排,培養個體開放性視野和多元思維,在構建新知識的同時增長鑒識能力,防止落入“科林格里奇困境”。 完善頂層設計,多層次推動智能媒介素養提升行動落地。2016年,我國政府全面啟動爭做中國好網民工程,其中媒介素養教育的理論和實踐是重要內容。其后,中央網信辦和教育部也不斷出臺政策,支持對網民或學生進行媒介素養教育。智能媒介工作原理、生產機制、運行方式技術含量很高,并非一般網民所能自行學習的。為此,應根據不同層次網絡群體,采取針對性教育方式。例如,對網絡內容生產商,重在要求履行生產者責任,標注智能內容的技術手段與地點、時間、人物等信息要素;對文化程度高的網民,重在提供智能技術原理和生產背景的解讀,鼓勵他們以更廣闊、更辯證的思維看待問題;對不熟悉智能技術或辨別能力較差的網民,主要提供信息鑒別及防騙方面的教育。 把握現實趨勢,增強用戶自主提升智能媒介素養的積極性。作為一個學術概念,“媒介素養”自提出后,經歷了保護、鑒別、批判、參與四種范式的闡釋。前三種范式都認為,受眾是媒介素養的被動方,需要接受政府、媒體等主導方的教育。而今,信息的生產與發布不再由專業媒體壟斷,網絡“去中心化”態勢明顯。智能工具的廣泛運用,進一步提高了普通網民參與積極性,媒介素養教育的主導權開始向廣大網民轉移,他們的媒介素養水平直接體現在用戶生產內容(UGC)作品之中。特別是近幾年,隨著簡便易用的智能媒介技術的日漸流行,普通網民也可借助這些智能工具的強大能力,發布優質信息內容。這提示我們,應推動媒介素養教育從被動灌輸向主動提升轉變,減少說教成分,善于在網絡內容的生產與消費中引導用戶提升表達、分析、思辨能力,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其智能媒介素養水平。 推動多元互動,提升社會整體智能媒介素養水平。在數字時代,智能媒介的主體包括專業平臺、新聞機構、普通網民等,他們在智能媒介素養教育方面各具優勢。如果加強引導,形成良性循環,可以大幅降低行政成本,使他們在有效互動中助推社會整體智能媒介素養水平的提升。專業平臺通常是智能媒介各種功能的開發者和率先使用者,其與普通網民之間能夠就不同場景使用智能媒介的尺度進行互動并達成共識;新聞機構作為專業智能媒介的使用者,可在實踐中將智能媒介素養教育蘊含在專業內容之中,從而實現各主體的知識提升;普通網民在學習和實踐中了解智能媒介原理,增長智能媒介技能,并通過多方互動監督專業平臺、新聞機構的算法運用,有助于在提升自身媒介素養的同時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黃曉勇 作者系新華社高級編輯、中國人民大學視聽傳播研究中心研究員)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