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學術講好中國故事
| 2021-11-03 09:53:18??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二 用學術講好中國故事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學者、高校科研機構、教育主管部門勠力同心,任何一個環節存在短板都會妨礙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 用學術講好中國故事,需要學者具有良好的學術道德和深厚的專業功底。只有深愛自己的專業并專注于專業領域的深耕,才能“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守得住底線,立志做大學問、做真學問”。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學者對學術心存敬畏、不怕孤獨,方能做到心無旁騖,遠離求名奪利,領略研究之美,提出真知灼見。 用學術講好中國故事,高校科研機構要充分發揮學者的聰明才智,“大力弘揚優良學風,推動形成崇尚精品、嚴謹治學、注重誠信、講求責任的優良學風,營造風清氣正、互學互鑒、積極向上的學術生態”。改革和完善學術評價制度,鼓勵學者“十年磨一劍”。 用學術講好中國故事,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守正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戰略還不十分明確,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水平總體不高,學術原創能力還不強;哲學社會科學訓練培養教育體系不健全,學術評價體系不夠科學,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還不完善;人才隊伍總體素質亟待提高,學風方面問題還比較突出,等等。總的看,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還處于有數量缺質量、有專家缺大師的狀況,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教育主管部門的主要職責是提出或改革教育事業發展方針、法規,研究并提出各類教育事業的發展戰略、規劃、政策與標準。學術評價是教育主管部門負責的一件大事,必須做到公平公正公開,教育主管部門要發揮監督作用,擔負起激濁揚清之責。 用學術講好中國故事,需要建立學者、高校科研機構與教育主管部門之間相互配合與相互監督機制。用學術講好中國故事,學者是一線的主力軍,高校科研機構是組織與協調者,而教育主管部門是服務與管理者。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加強對廣大師生的思想政治引領。充分聽取專家學者對高校科研機構發展方向確定、教育發展戰略、規劃、政策與標準制定方面的意見,教育主管部門和高校科研機構要為專家學者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學術氛圍。 用學術講好中國故事,是時代賦予學者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評價高校科研機構與教育主管部門工作的一個標準。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已踏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正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讓世界讀懂中國故事,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既是中國學者的應有擔當,也是中國學者充分展示聰明才智的機會與榮耀。(張可云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區域與城市經濟研究所教授)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