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步
| 2021-11-02 10:11:32??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核心閱讀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步,凝結著彌足珍貴的經驗和智慧,激勵和啟迪我們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在新征程上創造中華民族新的更大奇跡。 “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莊嚴宣告,堅定了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的自信,激發起全體中華兒女的豪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史、中華民族復興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光榮、中國人民的偉大光榮、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光榮,是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步,激勵我們滿懷信心地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發。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壯闊歷程 時間銘記夢想的足跡,歷史鐫刻奮斗的功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歷經百年奮斗取得的豐碩成果和偉大成就。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經過28年浴血奮戰和頑強奮斗,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消滅在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封建剝削壓迫制度,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戰勝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的顛覆破壞和武裝挑釁,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實現了一窮二白、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大步邁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飛躍。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在革命和建設時期取得的偉大成就,為小康社會建設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積累了重要物質基礎,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和安全保證。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歷史新時期。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首先用“小康”來詮釋中國式現代化,提出“小康之家”,明確到20世紀末“在中國建立一個小康社會”。根據這一設想,黨的十二大正式提出到20世紀末“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可以達到小康水平”的目標,黨的十三大制定了“三步走”現代化發展戰略,黨的十四大把“人民生活由溫飽進入小康”作為上世紀90年代改革和建設的一項主要任務,黨的十五大提出要“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寬裕”。經過全黨全國人民艱苦奮斗,到20世紀末,解決人民溫飽問題、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這兩個目標已提前實現。在此基礎上,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黨的十七大提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我們黨緊緊扭住這個目標,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接續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國內外形勢新變化,順應我國經濟社會新發展和廣大人民群眾新期待,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進行充實和完善,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并將其作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的戰略目標置于引領地位。黨的十九大提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并擘畫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間表、路線圖,吹響了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勝利的號角。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建設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全面發展的小康社會;堅持問題意識和憂患意識,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特別是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組織實施了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脫貧攻堅戰,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攻堅克難、決戰決勝,下大力氣固根基、補短板、強弱項,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在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我們黨百年奮斗史上寫下輝煌燦爛的篇章。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