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復興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 2021-10-22 15:21:02??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內容提要 辛亥革命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極大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傳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探索了道路。新的征程上,我們要以史為鑒、開創未來,不斷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偉業推向前進。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辛亥革命永遠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110年前,武昌城頭的槍聲劃破了黑夜,拉開了武昌首義的帷幕,也拉開了中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數月之間,清朝政府被推翻,在中華大地上建立起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辛亥革命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響力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探索了道路。 中國人民為救亡圖存不斷抗爭和求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辛亥革命的發生,有著深刻的社會歷史背景,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矛盾激化和中國人民頑強斗爭的必然結果。”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偉大的民族,有著悠久而輝煌的文明歷史,但在西方工業革命后,中國落伍了。1840年,英國憑借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國門,西方列強紛紛入侵中國,在中華大地上恣意妄為,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 面對前所未有的劫難,英雄的中國人民始終沒有屈服,在救亡圖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爭、一次次求索。林則徐、魏源等呼吁國人睜眼看世界,主張“師夷之長技以制夷”……毛澤東同志指出:“自從1840年鴉片戰爭失敗那時起,先進的中國人,經過千辛萬苦,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洪秀全、康有為、嚴復和孫中山,代表了在中國共產黨出世以前向西方尋找真理的一派人物。” 反抗清朝腐朽統治的太平天國運動雖然以失敗告終,但也切實反映了中國人民的探索。在內外壓力下,清朝政府步履蹣跚地走上變革之路,開始了洋務運動。經過數十年的努力,中國近代工業初步誕生,中國國力也有了一定發展。然而,洋務派的歷史局限性使其難以推動社會進一步發展。甲午戰爭的失敗迫使國人痛定思痛:為何數十年的洋務運動,仍不能使中國振興和強大?維新思想的幼苗開始成長,以康有為為代表的維新派提出變法主張。戊戌變法因不可避免地觸及統治集團的既得利益,不到百日便失敗。經歷了辛丑之年的慘痛后,清朝統治者不得不開啟新一輪改革,但清末新政最終也以破產告終。 資產階級革命派在時代大潮中登上了歷史舞臺。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先生,率先發出“振興中華”的吶喊。在孫中山先生領導和影響下,大批革命黨人和無數愛國志士集聚在振興中華旗幟之下,廣泛傳播革命思想,積極興起進步浪潮,連續發動武裝起義,推動了革命大勢的形成。從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軍起義,到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再到1912年2月12日清帝頒布退位詔書,短短4個月,清朝便退出了歷史舞臺。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人民不斷探索后的必然選擇,是一場必然到來的革命,是中國人民和中國先進分子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進行的一次偉大而艱辛探索。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