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慶元山革命歷史博物館開館紅色基因在這里傳承
| 2019-10-09 09:43:27??來源: 責任編輯: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9月20日,位于管厝鄉慶元村的福建省慶元山革命歷史博物館建成開館。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吳曉琴出席開館儀式并致辭;縣直有關部門、企業商會負責人,縣老區建設促進會及有關老同志、專家,慶元山片區管厝鄉、富嶺鎮、忠信鎮、楓溪鄉代表,重點老區村代表,捐贈革命文物的“五老”代表等參加開館儀式。
吳曉琴代表縣委、縣政府向關心支持慶元發展和博物館建設的老同志和專家們,向無私捐獻革命文物的“五老”及其親屬表示感謝。她說,浦城是一塊紅色的土地,革命戰爭年代,肖勁光、方志敏、粟裕、劉英、葉飛等都曾在浦城留下光輝的戰斗足跡,從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到1949年5月解放,浦城蘇區軍民浴血堅持,贏得“紅旗不倒”的美譽。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紅色文化的發掘保護和傳承,將紅色文化作為文化高地建設的重要內容,慶元山革命歷史博物館的落成,是我縣又一個紅色文化學習教育基地,又一張紅色文化名片。
開館儀式上,吳曉琴和縣老區建設促進會的老同志等為福建省慶元山革命歷史博物館開館揭幕,并向捐贈革命歷史文物的“烈士、五老”后代代表頒發文物“收藏證書”。
慶元山為浦東北毗鄰龍(泉)、遂(昌)、江(山)邊界山區的概稱,境內山高林密,地形復雜險要,方圓650多平方公里,縱橫閩、浙兩省。1935年始,粟裕率領挺進師先后在該地區開展游擊戰爭,開辟紅色革命根據地。這塊根據地有285個大小村莊,與浙西南游擊根據地連成一片,曾先后駐過中共龍浦縣委、龍遂縣委、江浦縣委機關,建立了大北區委、小北區委、浦北區委、龍浦區委,在浦城乃至浙西南革命中有著重要地位。
慶元山革命歷史博物館主體建筑面積約1000平方米,總投資約500萬元,主展廳分為“先遣隊揮師入慶元、挺進師創建根據地、反‘圍剿’軍民同浴血、黨組織為中流砥柱、慶元山紅旗永不倒”五個單元主題布展,利用實物、照片、圖版、文版、漫畫、聲光電三維技術等手段,再現慶元山地區革命斗爭歷史。
該館籌建期間,得到慶元山周邊群眾的大力支持,他們紛紛把家里收藏的紅軍當年用過的煤油燈、水壺,以及祖輩父輩們給紅軍送鹽、送糧等軍需物資的扁擔、草鞋編織工具等文物捐獻出來。截至目前,已收到慶元村及周邊村鎮、浙江省龍泉縣一些村鎮的群眾捐獻的300多件文物。
(柳志勇 柯柳青)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