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母親節(jié)感懷
| 2015-05-18 17:16:12??來源:浦城新聞網(wǎng) 責任編輯:施柳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張雪斌) 我很幸福,因為我還是有媽的孩子。 我母親很平凡,瘦弱矮小,外貌不揚,就是一個普通農(nóng)村老婦人,而她更平凡的是,養(yǎng)育了我們一群極其平凡的兒女。 而我的母親是偉大的。體現(xiàn)在多舛命運中她擁有堅強的毅力,對風雨飄搖的家庭的責任擔當,還有對他人的承諾信守。 母親一生經(jīng)歷三段婚姻,卻整整守了四十多年的寡。 母親的第一次婚姻,是作為養(yǎng)女過繼給遠房親戚的情況下,無兒無女的他們,本想收個養(yǎng)女,再招個上門女婿養(yǎng)老送終,但那個男人,厭惡環(huán)境的惡劣和家庭貧寒,要丟下老人帶母親出走。那就是做個背信棄義之人啊,母親毅然拒絕了。 后來那粗莽的男人失手將自己親身骨肉打死之后,絕望的母親,嫁給了我的父親。之后生下我們四男二女六個兄弟姐妹,不幸的是,在我出生一周多歲時,父親病逝了,就此,母親結(jié)束了短短十七年的比較幸福的婚姻。時年三十八歲。當時我大姐十六歲,大哥十四歲,再往下八九歲,三四歲,一群未成年的孩子…… 熬了兩年,我姨母看我們實在可憐,幫我家領(lǐng)來一繼父,其間短暫的一年多婚姻,帶給母親的不是幸福,是拳頭和淚水,最終,繼父抱著出生還未滿月的小弟離開了家,看著還在襁褓中的孩子,母親又經(jīng)歷了一次離別的痛苦。那種骨肉分離的精神上的痛楚,遠比肉體上痛苦還痛上千百萬倍吧! 此后,正值風華之年的母親沒有再嫁,而是獨身一人,靠著勤勞節(jié)儉,支撐起一個飄搖欲墜的家。兒時記憶中的母親,總有做不完的事,弱小的母親不會下田做農(nóng)活,但她養(yǎng)母豬育豬仔,貼補家用、幫學校師生做飯、替人家托管幼兒……半夜醒來,母親還在煤油燈下為我們縫補衣服的畫面,至今仍經(jīng)常在我腦海中浮現(xiàn)…… 母親沒文化,也不懂什么三綱五常,但母親是一個重情義守信諾的人,在當年過繼給人家做女兒時,只是一個名分,沒經(jīng)過他們的撫養(yǎng),也沒有可供繼承的家產(chǎn),是在一個叫陽瀧的十分偏僻的山溝,但她從沒有拋棄老人的念頭,而是盡心盡力為他們盡到最大的責任;在面對又一次人生重創(chuàng),面對一群未成年的孩子,她從不怨天尤人,只為父親臨終前的托付:“不管有多困難,不敢像貴火嫂那樣家散人亡的結(jié)局(貴火是我父親的宗族兄弟,英年早逝后,妻子棄兒改嫁,后孩子夭折)。”母親牢記這話,不管多難,她都沒有拋棄,沒有放棄。 母親含辛茹苦養(yǎng)育我們成人。家里雖然貧窮,但只要有媽在,我們就是溫暖的,雖然她沒有一絲家產(chǎn)留給我們,但我們從她那兒學會了堅強,學會了擔當,學會了做人誠實守信,這是一生收獲到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如今,母親已八十二歲高齡,身體也不是很好,可值得慶幸的是“家貧出孝子”,我們?nèi)野ㄉ┳咏惴颍€有孫輩都繼承了孝道家風,讓老人家十分寬慰。我們愿祈禱上蒼,讓歷經(jīng)坎坷磨難的母親,能夠更健康一些,更長壽一些。 值此母親節(jié)之際,謹以此文,感謝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同時祝普天下的母親幸福、平安、快樂! |
相關(guān)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