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今日報道浦城糧食產業多元融合強鏈條做法
| 2025-11-05 16:22:20??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11月4日,經濟日報刊登浦城《多元融合強鏈條》 今年8月初,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臨江鎮水西村萬鑫家庭農場的再生稻頭季測產結果令人振奮——平均干谷畝產770.5公斤,達到超高產水平。“以前這個地塊的土很硬,種啥都長不旺,現在單季輕松超700公斤,再生季幾乎純盈利?!比f鑫家庭農場負責人、種糧大戶馬芳華難掩興奮。
測產現場(資料圖片) 土地的變化,源自浦城縣大力推廣的“一種兩收”再生稻。浦城縣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鄭莉介紹,自從突破了再生稻機收‘輾壓’技術瓶頸,再生稻種植面積和產量得到大幅度提升。2024年,浦城縣種植再生稻8.5萬畝,示范片兩季綜合畝產最高達1382.7公斤,“噸糧田”的目標在機械化時代再度夢想成真。 這場“翻身仗”的背后是浦城搭建的“科技矩陣”。近年來,浦城縣大力推動農業科技創新,落地建成謝華安院士專家團隊科技特派員工作站、再生稻科技小院等五大科創平臺,成功編制《浦城縣再生稻綠色高質量發展技術規程》,率先發布全國首份再生稻綠色高質量發展白皮書??萍寂c農業一次次融合、運用,不斷推動著糧食產業發展。
石陂鎮再生稻科技小院 “以前種糧看天氣,現在種糧靠科技?!笔殒偡N糧大戶、陳氏泰優水稻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兆武說。從選種到收割,都有專家團隊手把手指導,這是他敢于將種糧規模擴大到4000畝的關鍵原因。2021年,福建省第一家水稻產業科技小院“福建浦城再生稻科技小院”正式掛牌,多年來,福建省科技特派員和多位專家學者常駐“科技小院”,通過技術指導實現成果轉換,稻田增產又增收。 據統計,2024年,浦城縣完成糧食種植面積48.28萬畝,其中,再生稻種植面積8.5萬畝,均居全省首位,糧食生產綜合考評等十項指標均位列福建全省第一。2025年,全縣計劃完成糧食種植面積47.88萬畝以上,其中,再生稻種植面積突破10萬畝。 浦城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孫杰告訴記者,縣財政每年統籌資金2000余萬元推進糧食生產,并結合創建國家現代農業(水稻、油菜)產業園項目1億元獎補資金,重點支持現代種業提升、強化糧油科技、三產融合發展等項目。今年,浦城縣已制定包含扶持再生稻與雙季稻生產、推廣“稻+N”種植模式、鼓勵種業創新等內容的《進一步加強糧食生產十五條措施》,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持續推動糧食生產穩定發展。
臨江鎮連體育秧煉苗棚(資料圖片) 此外,浦城縣還在品種選育、引進良種上下功夫。以龍頭企業及科研院校為依托,全縣制種面積達6.37萬畝,成功選育“稻兩優二九”“悠香優2號”2個水稻品種通過國家審定;篩選并示范推廣適合浦城種植的優良品種,水稻良種覆蓋率達98.5%。同時,建立起“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體系,引導新型經營主體升級再生稻工廠化育秧、機插機收、統防統治、秸稈還田和物聯網等方面的機械裝備。2024年,全縣農業機械保有量達7萬余臺,全縣主要農作物生產綜合機械化率達83.35%。 “在2025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中,‘浦城大米’產業集聚區品牌價值攀升到421.17億元,這讓我們對繼續做好‘浦城大米’品牌更有信心?!睂O杰說,如今,浦城還在推動多元融合、拓展產業增值空間上下功夫,探索“一季水稻+再生稻+油菜”高效種植模式,科學輪作實現土地資源高效利用,提升單位面積收益,2024年示范片全年畝純利達1100元。未來,浦城縣還將從制種、種植、精深加工、銷售全流程推動浦城大米產業鏈和價值鏈邁向更高層次,并以蓮塘畈—麒麟畈萬畝稻田為基礎建設“水稻公園”,整合資源打造集種植、體驗、研學、旅游等于一體的農文旅融合精品線路。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