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三新”聚力破難題 青年返鄉有保障
| 2025-11-04 15:19:11??來源:浦城新聞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家鄉有土地、有人力、有資源、有紅利,降低了創業門檻。感謝人社局的扶持政策,為我們返鄉創業添了力,解了壓?!眳⒓油昵嗄陝摌I資源對接活動的創業青年代表羅文花說。 近年來,浦城縣緊扣鄉村振興人才需求,以“新理念、新探索、新舉措”為抓手,打通青年返鄉“引育留用”全鏈條,破解創業就業痛點難點,讓越來越多像羅文花這樣的青年扎根家鄉、建功鄉村。
浦城縣返鄉創業青年聯盟成立儀式 從“急功近利”到“細水長流” 讓青年“想回來” “引才不能只看數量,更要注重質量,關鍵是讓青年看到家鄉的發展潛力,愿意回來、能留下來?!逼殖强h委組織部人才股股長徐文超說,浦城縣摒棄“短期突擊”的引才思維,轉而以“產業聚才、數據攬才、鄉情招才”的方式,全方位吸引青年人才回流。 “我們成立浦城縣返鄉創業青年聯盟,同時聘請8名創業導師,是希望給浦城返鄉創業青年搭建一個交流互鑒、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的平臺,讓更多浦城青年投身到家鄉建設中?!逼殖菆F縣委副書記季婧婕說。浦城縣還依托鄉村振興公司、共富工坊等經營主體,圍繞鄉村旅游、特色農產品加工等優勢產業,開發出運營管理、電商銷售、技術教學等54個精準崗位。 此外,浦城縣還招募38名浦城籍高校學子擔任“引育志愿者”,通過校園宣講、線上社群等方式傳播家鄉政策,目前已吸引211名大學生返浦留浦。 鄉情鄉愁更是引才的“暖心紐帶”。浦城縣搭建20余個浦城籍在校大學生微信聯絡群,覆蓋3000余人,定向聯絡162名“雙一流”高校、419名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摸排返鄉意向。同時,浦城縣依托“村社上報+鄉鎮審核”機制,對40周歲以下應往屆大學生的學歷、專業、就業意向等信息進行全面摸排,建立起2600余人的動態人才檔案?!翱吹酵扑偷恼呒t利,我果斷回來了!”返鄉創業青年王瀚濤說,通過這一平臺,他快速找到了自己的創業賽道。 截至目前,浦城縣已吸引289名青年返鄉創業就業,創造崗位230余個,帶動380余人實現就業,人均年增收達2.6萬元。
返鄉青年“90后村支書”楊歡在果園直播(資料圖片) 從“碎片化”到“系統化” 讓青年“能成才” “引來人才只是第一步,得讓他們在浦城‘學得會、用得上、能發展’?!逼殖强h人社局就業股負責人林阿靜介紹。 為了匯聚高校智力、推動校地資源深度融合,浦城縣與福州大學、福建農林大學等高校共建了“大學生鄉村振興社會實踐基地”,吸引300名大學生參與實踐,推動人才、資源、項目、陣地“四維融合”。同時還設計了8條“美育研學”路線,吸引26所高校團隊來浦調研,非遺文化傳承、文旅IP打造等課題成果已轉化為實際項目。 針對電商運營、創業孵化等需求,浦城縣常態化開展“一村一品一主播”“馬蘭花創業培訓”“高素質青年農民培訓班”等11場活動,覆蓋500余名青年。 “如今電商行業發展迅猛,培訓老師傳授的專業知識讓我開闊了直播助農的視野。”2021年返鄉的楊歡,現在已是仙陽鎮百丈村黨支部書記,她以“90后村支書”的身份,憑借“短視頻+直播”,在分享鄉村生活、講述浦城故事的同時,幫助村民把控質量,篩選適合銷售的農產品,為當地帶來持續的經濟收益。 培訓為青年創業注入“軟實力”,而優質的創業載體與新業態布局,則為青年夢想落地提供了堅實“硬支撐”。 浦城縣投入1.6億元推進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建設,打造仙陽鎮陽泉文化藝術村、萬安鄉大游梓溪塘、富嶺鎮瑞安溪林里等21處優質資源,培育咖啡屋、特色農家樂、農產品展銷區等16項文旅新業態。截至目前,這些新業態累計接待游客超10萬人次,帶動旅游及關聯產業增收320余萬元,創造就業崗位114個。
返鄉青年蘇治宇在田間查看水稻種子結實率(資料圖片) 從“留住身”到“留住心” 讓青年“愿扎根” 要讓青年留下來,不僅要給青年干事的平臺,更要解決青年的后顧之憂,讓青年在浦城感受到家的溫暖。 針對青年“住房難”問題,浦城縣推出“拎包即住”免租人才公寓“一張床”服務,整合2處13間空置房源,滿足短期實習、創業過渡等需求,優化購房及安家補助申領流程,全面落實“共有產權”住房政策。截至目前,已受理補助申請47件,累計網簽882套、9.15萬平方米,網簽量領跑南平市。 “之前擔心買房壓力大,共有產權房政策幫我解決了難題,首付低,現在終于在浦城有了自己的家。”剛辦完網簽手續的創業青年林女士說,住房有著落,干事更安心。 創業初期,資金短缺也是青年創業面臨的一大難題。支持青年返鄉創業要有實招,截至目前,浦城縣發放人才補貼30.4萬元,為返鄉青年提供70萬元創業擔保貸款。 “創業初期缺資金買加工設備,縣里提供了很大的幫助,讓我順利引進烘干機、精選機等設備?!狈掂l青年蘇治宇說。同時,浦城縣還成立南平市首個人力資源服務協會,組建企業HR聯盟,搭建1200人規模人才信息庫,推動人才供需“無縫對接”;出臺生物醫藥(制造)產業人才支持、科技創新十條、支持青年入鄉發展十條措施等專項政策,以“真金白銀”的舉措為青年營造“歸屬感強、獲得感足”的創業就業環境。 鄉村振興揚帆正勁,青年“洄游”已成潮流。當更多年輕人帶著熱情與智慧扎根鄉土,鄉村將不再是被遺忘的角落,而是充滿機遇的希望田野。“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優化‘引育留用’全鏈條保障機制,讓更多青年扎根浦城、建設浦城,為縣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動能?!逼殖菆F縣委書記陳林基說。(曹歆雨 邱春靜)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