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載深情守護:潘元富不離不棄照護癱瘓妻子
| 2025-10-14 11:33:13??來源:浦城新聞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浦城縣管厝鄉水坪村的田埂上,總能看到一個佝僂卻穩健的身影。他叫潘元富,1955年出生在這里,14歲便扛起鋤頭下地種田,一輩子沒離開過這片土地。26歲那年,鄰村的陳冬妹嫁過來,夫妻倆守著幾畝薄田,日子雖清貧,卻也安穩和睦。
潘元富和陳冬妹 變故發生在1997年。那天,陳冬妹突發癲癇,不慎摔進火坑,手腳被嚴重燙傷,最終落下癱瘓,生活徹底無法自理。彼時,他們唯一的兒子才16歲,遠在外地打工,家里的經濟來源全靠潘元富種田那點微薄收入。看著躺在床上痛苦的妻子,潘元富紅了眼,他知道去城區醫院看病要花一大筆錢,兒子在外打拼不易,絕不能再給孩子增加負擔。思來想去,他決定帶著妻子四處找土醫問診,哪怕只有一絲希望,也絕不放棄。 從那天起,潘元富的生活被切割成兩半:一半是田地里的莊稼,一半是病床上的妻子。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生火做飯,飯菜做好后,先端到妻子床邊。他小心翼翼地扶起妻子,用溫熱的毛巾擦凈她的手臉,再一勺一勺將飯吹涼喂進妻子嘴里。喂完飯,他緊接著倒痰盂、換洗衣物,動作熟練又輕柔,仿佛做了一輩子這般細致的活。忙完這些,他才匆匆扛著鋤頭去田里,可心里始終牽掛著家里,沒勞作一會就得趕回家查看妻子的狀況,幫她翻身,生怕她獨自在家出意外。 夕陽西下時,潘元富會推著輪椅,帶著妻子在村里慢慢散步。他會指著路邊的莊稼跟妻子說“今年水稻長得好”,會跟遇見的村民打招呼,也會把村里的新鮮事講給妻子聽,就怕她悶得慌。28年里,這樣的日子從未間斷,他沒喊過一句累,沒說過一句怨,有人問他圖啥,他總是樸實地笑著說:“一世夫妻,就要不離不棄。” 在他的精心照料下,陳冬妹的身體漸漸有了起色,可癲癇還是會時不時發作,每次發作都伴隨著摔倒的風險。有一次,陳冬妹在家突然發病,額頭被磕破鮮血瞬間噴了出來。潘元富用“土方法”按壓止血,可血怎么也止不住,向來沉穩的他瞬間慌了神,手都開始發抖。“還好我的兒子兒媳十分孝順,而且我兒媳吳云真的很好,當初我兒子娶親時她都不要彩禮,也不嫌我家里窮。”后來回憶起這件事,潘元富的語氣里滿是感激。那天,怕影響兒子工作,于是他撥通了兒媳吳云的電話,接到電話的吳云當天就從外地趕了回來,陪著他們去鎮上醫院處理傷口,忙前忙后毫無怨言。 這些年,陳冬妹因癲癇摔倒致重傷的情況有過三次,就連吃飯時,也常會因為突然發病把碗筷摔在地上。每當這時,潘元富從不會生氣,只是默默收拾好碎片,重新盛飯喂給妻子。“我不生氣,只要人好好的就好。”說這句話時,這位年過六旬的老人眼眶泛紅,聲音不由得哽咽,眼里滿是對妻子的疼惜。 28載春秋,9800多個日夜,潘元富用一雙布滿老繭的手,撐起了一個風雨飄搖的家;用一份不離不棄的堅守,詮釋了“夫妻”二字最動人的含義。他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只是在平凡的日子里,把對妻子的愛,融進了每一頓熱飯、每一次擦身、每一回輪椅上的陪伴里。在水坪村,潘元富的名字早已和“好人”緊緊連在一起,他的故事像一縷暖陽,溫暖著村里的每一個人,也讓我們看到,最真摯的情感,從來都藏在日復一日的堅守里,藏在平凡人最樸素的行動中。(蔡璇)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