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梅:帶著作品走出去 提高非遺傳播聲量
| 2025-10-13 09:39:30??來源:浦城新聞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國慶期間,位于福州三坊七巷的福建省非遺博覽苑中,浦城剪紙展區游客紛至沓來,對“福”文化系列剪紙作品及宮扇、冷萃杯、手拎包等文創產品贊不絕口。“我們在非遺博覽苑中,不僅得到一個展示窗口,借著景區的人流量優勢,也讓更多的中外游客認識浦城剪紙文化。”浦城剪紙國家級代表性非遺傳承人周冬梅說,最近,已有多家企業負責人聯系咨詢如何定制剪紙文創產品。
游客在福建省非遺博覽苑中體驗浦城剪紙 (受訪者供圖) 帶著作品走出去,才能夠讓更多人認識寶貴的非遺文化。前段時間,她還受到省文旅廳的邀請,到香港參加文化交流活動,暖場節目中,剪紙藝術和歌舞節目相融合,獨特的表演形式令人眼前一亮。 “當天,我們原本準備呈現‘福海揚帆 福行天下’主題剪紙,后來,為了更好地呈現效果,在出發前幾天抓緊設計剪制了包含香港和福建兩地文化元素的‘福’文化剪紙。”周冬梅說,此前已經連續創作了好幾天,精神也比較緊張,本想好好休息休息,但這么難得的展示機會,不把最好的效果呈現出來豈不可惜?于是,當天晚上,她咬咬牙堅持熬了一個大夜,設計出了剪紙紋樣,第二天一早,又和剪花嫂們一起,像接力賽一樣地剪制出來。“展示作品的時候,看到臺下觀眾贊許的目光,心里充滿了喜悅和自豪。”周冬梅說,那一刻,傳承、推廣非遺文化的成就感、幸福感也油然而生。
在埃及教當地民眾剪紙 (受訪者供圖) “每次參加活動,雖然展示的是一個人,但背后,是整個團隊的托舉。”周冬梅說,目前,剪花嫂剪紙坊團隊有20余人,一直以來,整個團隊一心一意做好一件事的氛圍非常好,這也是她全身心投入推廣浦城剪紙文化,歷經辛苦卻甘之如飴的動力。她告訴記者,過去,非遺文化傳承主要靠老帶新,如今,老一輩的“剪花嫂”們也深知自己的固有思維和喜好,可能成為創作的瓶頸,于是,開始更多地征求年輕一代的意見和建議,讓剪紙作品與時俱進,契合新消費群體的審美與需求。“以前,我們設計作品,會習慣于基于傳統紋樣進行創作,后來,90后‘剪花嫂’王旭提出,是不是可以把卡通元素也結合進創作中呢,于是,我們開始了新的嘗試。”周冬梅說,這幾年,融入卡通元素的“金蛇納福”“福娃”等作品不僅深受消費者喜愛,還被廣泛運用到了茶葉包裝及燈光工藝品等之中。“前段時間去埃及參加活動,我帶了一款卡通哪吒剪紙作品,外國的朋友們都非常喜歡,帶去的作品供不應求。”周冬梅笑著說,走出去以后,就會有很多新的思考,隨著影響力的增大,找過來做定制的人也越來越多。近年來,在做好絲巾、背包、水杯等傳統文創產品的同時,她們也承接高校校園、校慶文創及企業LOGO定制,目前,一些科技企業及生產茶葉、瓷器等的企業已將設計的剪紙作品作為標志性圖案使用。
在活動中展示“福”文化主題剪紙(受訪者供圖) 據了解,為了讓企業能放心使用定制的剪紙作品,剪花嫂剪紙坊一直在版權保護上下功夫,近年來,已為2000多幅作品申請了版權。“版權在剪紙的轉化運用中非常重要。”周冬梅說,這不僅是對勞動成果的保護,在商業活動中,作品有版權,企業才能合法、安心使用。最近,她們也在和高校合作開發小程序,推出一作品一版權的展示鏈接,方便給客戶網上選購,上線后,客戶能夠線上全面了解不同剪紙作品的內容、規格及版權證書等。 “非遺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的路上,有高光時刻,也難免有低谷,我們都在積累、醞釀,等待機會綻放。”周冬梅說,這幾年,團隊持續做好非遺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的同時,也在運營上尋求新的嘗試和突破。不僅在產品定制和空間設計上下功夫,還大力推動剪紙文化與茶文化相結合,創立了“剪花嫂”和“侯官人”兩個茶品牌,讓大家看到浦城剪紙這一優秀傳統文化其實可以有很多的運用場景,更好的發展前景。(邱春靜)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