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浦城,“夢筆”能“生花”
| 2025-10-11 10:12:55??來源:浦城新聞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夢筆生花, 托起了浦城閃亮的歷史星空。 江淹的曠世一夢, 開啟了浦城的千年文脈。 從此,浦城文風強盛、人才輩出…… 江淹(444年—505年),字文通。宋州濟陽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境內)人,歷仕南朝宋、齊、梁三朝。他自幼聰慧,年少時勤奮好學,博覽群書,非常注重文字章法。他六歲就能作詩,遠超許多同齡人。 元徽二年(474年),因諷諫惹怒建平王劉景素,被貶到建安吳興(今福建浦城)當縣令。貶謫對江淹的人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讓他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政治復雜、人性難測、生命脆弱、福禍無常。從他創作的《別賦》《恨賦》可以看出,他對自己的人生有著深沉的悲哀與愁怨。然而,在凄涼與悲傷中,他依然縱情于吳興的佳山秀水,創作了《遷陽亭》《赤虹賦》等大量佳作,或抒發感懷,或托物言志。
一天,江淹夜宿孤山(今浦城夢筆山),夢見一位白發老人以五彩筆相贈。自此,江淹才思如泉涌,下筆似有神,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從此,“夢筆生花”的成語典故開始流傳至今。 有人曾說:“文人之不幸,乃文學之大幸。”被貶到吳興當縣令,對于江淹來說,是不幸的。而吳興的青山綠水和風土人情,給他文學創作提供了不竭的源泉,他,又是幸運的。 江淹被貶吳興令期間,他將仕途失意、生活艱難等融入山水風光、融入文學作品,以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也達到了創作的最高峰,他的名篇佳作幾乎都成于這一時期,據專家學者考證,江淹在吳興創作的文學作品有32篇67首。
《別賦》《恨賦》自不必說,是六朝抒情駢賦中的名篇,是中國賦文學的代表作品之一。其高度的藝術成就得到歷代評論家的贊賞,被廣為傳誦,也足以使江淹名流千古。 《赤虹賦》是江淹的又一篇力作。他來到九石渡(位于今浦城縣水北街鎮),那里丹霞地貌深深打動著他。他以生花妙筆創作了《赤虹賦》一文,對丹霞地貌進行了美輪美奐的描繪:“紅壁十里”“丹山之喬峰”“云或怪彩,煙或異鱗,必雜虹霓之氣”。 吳興多桂花,花開時節,處處丹桂飄香。江淹非常喜歡這里的丹桂,他在詩賦創作中對浦城丹桂大加描述和贊譽,如“桐之葉兮蔽日,桂之枝兮刺天。”“香枝兮嫩葉,翡累兮翠疊。”“竇至煙水流,綠緩桂涵丹。”“桂生兮山之戀,紛可爰兮柯團團。”“桂枝空命折,煙氣坐自驚。”“跨金峰與翠巒,涉桂水與碧湍。掛含香兮作葉,藕生蓮兮吐絲。”…… 在吳興任職的三年間,江淹所作文學作品都是噴珠漱玉,意境悠遠,佳句頗多,達到了文學創作的爆發期和高峰期。 公元477年春,34歲的江淹離開吳興,踏上了回京的路途。一日,江淹又夢見神人來收回所贈之筆,此后便少有佳作,后人便有了“江郎才盡”的說法。
為何江淹離開浦城后,才思微退,佳作漸少?有學者認為,是創作環境發生了改變,浦城的佳山秀水、風土人情為他提供了大量的文學創作素材。江淹暢游浦城山水,從大自然中汲取營養,激起他的才思,讓他的才華得到充分發揮,所以文學作品題材新穎別致,文詞綺麗多彩,音韻鏗鏘優美。而回朝為官后,反而缺少了來自基層的創作素材和靈感,故少有佳作。不再用糾結“江郞才盡”的緣由,因為“夢筆生花”的情愫早已沁入浦城人民的涓涓血脈。 浦城,一個夢筆生花的地方。當今浦城兒女,正續寫著生生不息的奮斗故事,繪就著南浦大地的夢筆新篇!也真誠歡迎您到浦城來,因為在這里,所有的夢想都會開花!(柳志勇 袁野)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