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農文旅融合賦能 “沉睡”資源“生金”
| 2025-09-01 16:46:36??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傍晚時分,從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縣城出發,僅十分鐘車程,便抵達3公里外的萬安鄉大游村。沿著環村流淌的南浦溪漫步,“外婆家小院”前坐滿了悠閑品茗、暢快談笑的游客。楓楊樹下傳來陣陣吉他聲,燒烤架升起裊裊炊煙…… “天熱,嘗嘗我們自己做的冰粉。”一位皮膚黝黑、笑容樸實的青年端著冰粉走來,熱情招呼游客在小院前落座。 他叫劉明通,是這間小院的主理人。去年,他返回家鄉租下這處院落,照著童年記憶改造并取名“外婆家小院”。小院里,二八大桿自行車、木制冰糕箱、碾米機、長板凳……一個個老物件陳設其間,喚起了許多人心底的記憶與鄉愁。
改造后的“外婆家小院”保留了院落原有格局和鄉土元素,懷舊風格喚起了許多人心底的記憶與鄉愁。人民網 謝星宇攝 小院外,水上秋千、流行標語等布置,也成了游客拍照打卡的“標配”。“起初只是隨手發了幾條短視頻到社交平臺,沒想到一下子火了,來了好多游客。”劉明通笑著說。
河面的竹筏、秋千與楓楊樹相映成趣,成了村里的熱門拍照打卡點。受訪者供圖 小院的走紅,也得益于大游村“政府搭臺+公司運作+村民運維”的發展模式。萬安鄉鄉長廖嘉松介紹,村里推動沿溪民房流轉,吸引“新鄉人”、喚回“歸鄉人”、喚醒“原鄉人”,并通過引入社會資本,培育了圍爐煮茶、特色餐飲、古風攝影、休閑咖啡等一批城郊旅游新業態。 為了讓“藏”在閩北群山中的小山村吸引更多游客,這幾年,大游村不斷完善“后勤保障”——建成了功能完備的地下管網、垃圾轉運站和免費停車場,設置了充電樁、快遞驛站、愛心茶室等便民服務點,既便利了村民,也服務了游客。 立足優美風景、區位優勢和完善的配套服務,大游村以“郊野”生態為底色,打造農文旅深度融合的城郊旅游特色村,推出四季采摘園、親子農場、共享菜園等現代農業體驗項目。
大游村水清岸綠景美,南浦溪環村流淌,滿眼是生機。徐偉平攝 “現在光是周末游客流,就帶動了餐飲、住宿和農產品銷售,大游村村集體收入連續三年超過50萬元。”廖嘉松算了一筆賬:土地流轉服務費、資產出租收益、充電樁盈利……曾經“沉睡”的資源,正持續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共富動能。 大游村的蛻變,是浦城縣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的一個縮影。浦城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林武俊表示:“我們打造和美鄉村,注重因地制宜,通過鄉村振興公司的平臺化運作,盤活零散閑置資源。”目前,大游、雙同、高坊等文旅示范村已形成了規模穩定、人群固定的旅游消費市場,也吸引越來越多返鄉青年投身鄉村振興事業。 堅持城鄉整體規劃、一體布局,浦城縣在南平市率先探索鄉村振興公司、片區工作制等促共富機制,全面盤活鄉村閑置資源。目前,全縣25家鄉村振興公司總資產達3.54億元,今年上半年帶動村民增收1816萬元。 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國家現代農業(水稻、油菜)產業園……近年來,浦城縣累計獲得12個“國字號”農業農村招牌,走出一條具有浦城特色的共富之路,在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中作出積極示范。(謝星宇)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