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鎮錦城村:再生稻頭季喜迎豐收
| 2025-08-21 09:55:02??來源:浦城新聞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今天我們現場測產再生稻頭季產量達到806.3公斤,這又是一個豐收年。”金秋八月,沃野生金。在臨江鎮錦城村的千畝良田間,種植戶周小榮看著田間金黃的稻穗,收割機揚起清香的秸稈碎屑,不由得露出微笑。 8月19日,浦城縣農業農村局專家組以及臨江鎮農技站干部一起來到錦城村的示范田,收割機收獲完畢后,農技人員拉著尺子,測定收割的面積。隨著一陣陣的轟鳴聲,收獲的稻谷從谷倉中裝入袋子,一袋袋稻谷上秤稱重,一旁農技人員認真記錄真實的頭季產量數據,現場一片繁忙景象。
機收再生稻
再生稻測產 “今年產量持續保持高產,但我們種植的技術,和去年比不太一樣。”周小榮喜笑顏開,講起了“土里的秘密”。他說,今年他們有了廖紅專家團隊和縣里的農技人員指導,采用有機肥種植模式,產量和往年施用復合肥不相上下,但效益更上了一層樓。“這一下就減少了復合肥的使用,土壤原來種多年會板結,現在不會啦,而且再生稻的口感更好、銷路也更好啦。” 不僅如此,錦城村城墻畈的良田還進行了高標準農田改造,實行全程機械化作業,每畝可減少農民開支80至100元。“現在的糧食作物,從耕地、種植、施肥,到最后的收割、烘干、秸稈處理等環節,全部靠專業機械來完成的,這要放在過去,想都不敢想。”周小榮說,錦城村的農事服務中心的應用“接連上新”,種植技術和機械化水平逐年提升,種植再生稻還有保險覆蓋,大家的種植熱情也越來越高,日子也越來越有奔頭…… 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近年來,臨江鎮堅決扛牢糧食安全責任,示范推廣再生稻種植模式,并積極引入廖紅專家團隊,推廣再生稻綠色生態種植技術,實現再生稻抗病性顯著增強,產量和品質同步提升。據悉,2025年臨江鎮再生稻種植面積1萬畝,再生稻種植基本實現種植全程機械化、有機化。(柳浪漫)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