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質生產力驅動福建文旅業高質量發展
| 2025-07-29 16:45:55??來源: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黃秀娟 俞霞 習近平總書記去年在福建考察時強調,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把文化旅游業培育成為支柱產業。近年來,福建文化旅游業取得快速發展,但與高質量發展要求相比,還存在一些不足。這就要求我們采取切實舉措,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推進文化旅游業高質量發展。 ◆新質生產力對福建文化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 新質生產力以新技術、新業態、新經濟為主要內涵,強調以科技創新為主導,是推動文化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動力。 (一)新質生產力能夠推動文化旅游業產業升級和效率變革。新技術是新質生產力的核心。智能機器人、自動化導覽系統和智能推薦算法等新技術,能夠為游客提供實時信息咨詢和個性化體驗,緩解熱門景區高峰期服務供給不足、調度效率不高等問題。游客消費大數據和游客畫像分析技術,能更加精準地對景區進行市場定位和產品推廣,有助于解決我省一些歷史文化街區等業態供需失衡、同質化開發等問題。通過智能客服系統和機器學習算法,能夠處理客戶咨詢和投訴、預測文化旅游需求和價格,提升運營效率。 (二)新質生產力能夠創新文化旅游業商業模式與業態類型。新業態是由技術驅動而產生的不同于傳統模式的產品類型或組織方式。以數字技術對八閩文庫、非遺、民間工藝和民俗等優秀文化資源進行高精度數字化采集和結構化存儲,借助VR、AR、MR等數字交互技術創造跨時空的沉浸式體驗場景,提供足不出戶的深度游覽體驗、線上展覽、虛擬演出直播,帶動數字文旅業態發展和“線上數字引流、線下實體消費”的商業模式創新。 (三)新質生產力能夠重塑文化旅游業產業生態與價值鏈條。新經濟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構成,通過產業融合和技術應用形成高度創新、可持續性的生產力。新技術應用和新業態出現催生OTA平臺和馬蜂窩、小紅書等平臺經濟崛起,成為連接供需、整合資源、創造價值的核心節點和流量入口,使得文化旅游業產業生態和價值鏈條得到重塑。文旅經濟從單純的觀光經濟向深度體驗、情感連接、自我實現等高附加值體驗經濟全面轉型,消費者愿意為獨特、難忘、有意義的體驗支付溢價。故事、設計和IP等文化創意成為文化旅游業核心競爭力和主要價值來源,數字版權、IP授權、衍生品開發等成為重要收入渠道。 ◆新質生產力驅動福建文化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 我們應借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機遇與賦能作用,推動文化旅游業設施設備更新、勞動力素質提高、場景創新升級、產業鏈開發,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以新質生產力驅動設施設備更新改造。設施設備是技術的重要載體,要加快推動文化旅游業設施設備的更新改造。一是以智慧文旅服務推進設施設備更新改造。把智慧票務、智慧營銷、智慧導覽、智慧服務等納入文化旅游業經營單位的市場準入、等級評定、績效考核、退稅獎補的評選標準,配合“兩新兩重”政策,用足用好各級資金、專項債等,推動市、縣、鄉、村文旅基礎設施設備數字化智能化改造。二是以數字產品創新推進設施設備更新改造。以參評《全國文化和旅游數字化創新實踐案例》機會,支持我省5A景區、省市級文博場館等利用我省特色海絲文化、茶文化、名人文化等資源,虛實結合,開發大型深度沉浸式數字化文旅產品,帶動設施設備智能化高級化改造。三是以智慧管理創新推進設施設備更新改造。完善全省文旅數據資源中心,推動文旅企事業單位入駐平臺并實施智能化管理,獎補結合,推動入駐單位設施設備的數字化智能化更新改造。 (二)以新質生產力驅動勞動力素質提升。勞動力是新技術的創造者和使用者,要推動我省文化旅游業勞動力素質整體提升。一是以前沿技術應用推動員工素質提升。以前沿技術如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的應用,推動我省文旅企業與省內外高校、科研機構建立人才培養合作機制,定期對員工進行前沿知識、技能培訓。二是以業態創新推動勞動力結構優化。引導文旅企業打破空間界限、產業邊界,優化重組生產要素,創新新業態,如數字文旅、智慧旅游、在線演藝、沉浸式旅游等,推動我省頭部文旅企業引進大模型開發、數據分析、人機對接、工藝設計等高精尖領軍型人才。三是以模式創新推動勞動力素質提升。發展平臺經濟、共享經濟,開發民宿平臺、導游服務平臺等,引導文旅企業引進與培養高素質人才。 (三)以新質生產力驅動產業融合創新。加快發展文旅新質生產力,推動我省文化遺產活化、場景創新、業態創新。一是科技賦能文化遺產活化,激活文化IP。通過虛擬現實、區塊鏈等技術,對我省重點景區、文博場館、非遺等進行數字修復、創意設計、內容生產,開發深度沉浸式、體驗式、互動式文旅產品,并通過直播帶貨和沉浸式市集,將福建傳統飲食、醫藥、民俗節慶等非遺與國潮消費結合。二是科技賦能消費場景創新,打造云上消費新亮點。利用3D影像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對我省重要文物、戲劇的展演形式等進行創新,如對省博物院的文物進行云端展出,對我省戲劇、歌舞表演開展云端演出等,提高文旅消費的情緒價值與圈層認同,提升優秀文化的影響力與競爭力。三是科技賦能業態創新,催生新增長點。借助云計算和大數據、區塊鏈等新型技術手段破除資源利用的時空障礙,發展體育旅游、科技旅游、影視旅游、低空觀光、沉浸式夜游等新業態以及“云上農場”“云上牧場”“云上漁場”等數字旅游新產品。 (四)以新質生產力驅動文化旅游產業鏈開發。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科學布局開發文化旅游產業鏈并不斷提升發展水平。一是強基韌鏈,加快關鍵技術攻關。加速運用數字技術、場景營造等創新手段補鏈強鏈延鏈,集中資源對海絲文化、媽祖文化、海洋文化、紅色文化等優勢領域的沉浸式體驗技術進行重點攻關或招商,加快實現文化IP原創性突破和產品迭代、產業升級。二是數字賦能,推動產業鏈轉型升級。以三維掃描與重建、高清攝像、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推動福建文化和旅游資源數字采集與數字資源庫建設,引導鏈上龍頭景區與酒店、文創工坊等協同開展數智化轉型,打造一批典型智慧文旅鏈條。三是點鏈協同,推動產業鏈整體躍升。遴選、培育福建文旅領域“鏈主”企業,支持“鏈主”企業及其核心配套企業參與福建文旅重大項目建設、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程,提高市場引領力和資源控制力。圍繞茶文旅、文化創意、濱海度假等領域培育產業鏈“單項冠軍”和專精特新企業,引導龍頭文旅企業向中小微文旅企業開放營銷渠道、品牌授權,帶動中小微企業有序銜接、深度融入“食住行游購娛”全鏈條。 (作者單位:福建農林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本文為福建省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福建文化旅游業支柱產業培育路徑研究”階段性成果)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