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與田園雙重奏:美術館雙展同開 藝術承載歷史記憶
| 2025-07-08 10:36:51??來源:浦城新聞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勝利八十載,畫筆凝烽煙。7月7日,浦城美術館/范迪安美術館在“七七盧溝橋事件”紀念日這個特殊日子,隆重推出兩場新展覽,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
當天上午,來自老年大學的學員、中小學生和青年志愿者等百余名觀眾陸續入場參觀。此次共開放兩個新展:《歷史的記憶——俄羅斯畫家筆下的反法西斯衛國戰爭》和《北國的田園詩——俄羅斯油畫與素描作品展》。異國畫家筆下,歷史與藝術交融,喚起了中華兒女關于抗日戰爭精神的共鳴。 “這幅畫層次分明,然后采用了對比的手法。右邊是一個少女躺在那邊,背景是暖色調,左邊就是一個士兵躺在那邊。背景的話,主要是黑色,就是灰暗的色調,然后來體現出戰爭的殘酷。”縣實驗小學學生王語航駐足在一幅描繪鐵血戰士與純真少女的油畫前,凝視著畫布上凝固的時空,讓兩種截然不同的生命氣息在視線中交織碰撞。
部分畫作 周文倩/攝 在“歷史的記憶——俄羅斯畫家筆下的反法西斯衛國戰爭”展廳中,可以看到當代俄羅斯畫壇的著名畫家與新一代青年畫家表現對衛國戰爭的真摯情感和藝術探索:在烽火硝煙面前,無懼的勇士向死而立、靜穆前行;在家園破敗的廢墟上,悲愴的旋律述說著生命的挽歌;在勝利的日子里,軍民團結的形象矗立起高大的豐碑……每一幅作品都呈現出歷史真實感與藝術表現力的有機統一,在寫實刻畫與象征表達、形象塑造與氛圍營造上各具特色,構筑出現場的情境與歷史的縱深,尤其在堅實硬朗的造型筆法和冷峻沉郁的色彩色澤上體現出俄羅斯繪畫的優秀傳統與文化性格,充滿著人道主義的沉思與愛國主義的情懷。 “觀展時我的思緒不禁飛回到中國的抗日戰爭歲月。在那個民族存亡的危急時刻,中華兒女同仇敵愾、共赴國難,用血肉之軀筑起了抗擊法西斯的鋼鐵長城。特別在今天——‘七七事變’紀念日這個特殊的日子里,站在這些歷史見證前,我深刻體會到和平的珍貴。”觀眾曾建敏在參觀后深有感觸地說,“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先烈用生命換來的,這讓我更加懂得要銘記歷史、珍惜當下。”
小朋友們進行臨摹創作 與此同時,同期開放的“北國的田園詩”專題展廳中,小朋友們參觀后在油畫前席地而坐,并在美術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臨摹創作。該展廳通過展現19到20世紀俄羅斯繪畫藝術發展的黃金時期部分重要藝術家的作品,并以探索繪畫本體語言和其所呈現的家國情懷與民族精神為宗旨,讓觀眾充分感受來自俄國傳統油畫與素描作品歷經百年的深厚藝術魅力以及厚重的歷史積淀與文化成就。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戰勝利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抗戰勝利80周年,為此,館里特別策劃了‘歷史的記憶’這一展覽,包括我們將開展日期從7月5日調整到7月7日,也是具有特殊的含義的,希望觀眾在欣賞藝術的同時,能夠加深對歷史的苦難的銘記與理解,更加珍惜我們當下的美好生活。”浦城美術館/范迪安美術館公共教育部負責人黃正琨說,此次兩場展覽雙線并行,讓觀眾在審美中感悟歷史——不僅塑造公眾價值觀,更維系了反法西斯精神的共同記憶。 展覽將持續至9月7日,歡迎市民免費參觀,一同感受藝術的深刻力量。(連麗云 邢蔓鈺 程張寰)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