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北街鎮:“一心三聯”工作法 巧解矛盾化糾紛
| 2025-06-23 15:34:20??來源:浦城新聞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近年來,水北街鎮深入貫徹落實省、市關于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的部署要求,以“四個一” 工作機制為抓手,全力推進綜治中心實體化、規范化、實戰化建設,在矛盾糾紛大排查大化解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據了解,2024年以來水北街鎮通過“一心三聯”工作法、“四個一”機制(即一綜治中心、一涉穩風險隱患平臺、一平安指導員隊伍、一“吃茶話事”載體)等方式,共化解矛盾糾紛299起,線上受理并辦結政務服務114人次,提供公共法律服務50余人次,用心用情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 “小中心”托起“大服務” “姑娘,我家后門的路都走不了了,三輪車都出不來。”6月12日,水北街鎮綜治中心的群眾接待大廳迎來了一位面帶憂色的居民——劉姐。她反映,自家屋后本屬公共通行的道路,被鄰居堆放的木頭長期占據。這不僅讓村容村貌打了折扣,更埋下了實實在在的安全隱患,鄰里之間也因此產生了摩擦。 綜治中心工作人員迅速響應,立即啟動聯動調處機制。工作人員與網格員第一時間前往現場實地查看。經核實,劉姐反映的情況屬實。工作人員隨即找到堆放木頭的鄰居,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耐心講解公共道路暢通的重要性以及占道堆放的法律責任和潛在風險。 在工作人員的悉心調解下,鄰居認識到自身行為的不當,當場承諾立即清理。當天下午,占道的木頭便被徹底移除,公共道路恢復了整潔與暢通。“沒想到這么方便,跑一趟就解決了大麻煩!”劉姐看著恢復原貌的道路,向綜治中心表達了由衷的感謝。
水北街鎮綜治中心 此次糾紛的快速、圓滿化解,正是水北街鎮綜治中心高效服務能力的縮影。綜治中心坐位于集鎮核心區域,占地約200平方米,集司法所、派出所、林業站等多個單位之力,常駐10名工作人員,打造了集12個功能室于一體的“治理樞紐”。從群眾接待大廳到網格化管理中心,從心理疏導室到特色鮮明的“吃茶話事點”,中心將綜治維穩、矛盾調解、法律服務等職能深度整合,真正實現了群眾訴求“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趟”的目標。 “一心三聯”織密“平安網” 5月21日,水北街鎮綜治中心接到群眾舉報投訴件,“我們村的公共場所堆滿了砂石料,都有800多立方米,村容村貌被嚴重影響,村里人都無法正常使用了。”接到投訴件后鎮綜治中心立即向中坊村核實具體情況。隨后,綜治中心立即召集鎮水利站、河長辦、司法所等部門聯動,采用“背靠背”的方式,有效地將小問題小糾紛穩控在當地、化解在當地,確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的工作目標。“政府辦事效率就是高,當天就把事情解決了。”村民劉大哥點贊道。 中心的生命力在于深入踐行縣委政法委倡導的“一心三聯”工作法——以綜治中心為指揮調度“心”,統籌協調各方資源與力量。緊密聯動部門資源,打破部門壁壘,實現信息共享、優勢互補,形成強大的工作合力;充分發揮網格員“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將治理觸角延伸到基層的每一個角落。再具體運用信息聯通、糾紛聯排、矛盾聯調等手段,有序開展綜治中心實體化運作,確保像劉姐遇到的這類矛盾糾紛能夠就地發現、就地調處、就地化解,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一個載體”搭建“連心橋” “我只是把地轉讓給你了,有沒有把煙草房轉讓”“合同里寫了煙房產權隨土地一并轉移,你們不能突然反悔啊!”在巖鼻村“吃茶話事”點內,爭議不斷。
烤煙房協調現場 因土地權屬爭議,鎮綜治中心在巖鼻組織召開調解會,牽頭組織建設站、司法所向縣住建局、縣公證處尋求調查援助,并邀請村“兩委”,老黨員,老干部等“鄉賢評理團”開展民主評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亮法律,成功將矛盾的焦點,轉變成水北街鎮“楓橋經驗”實踐的鮮活范本。
“吃茶話事點” 近年來,水北街鎮創新打造25個 “吃茶話事” (村級24個、鎮級1個) 議事平臺,讓群眾在 “家長里短” 中解決矛盾、凝聚共識。在這里,群眾可以一邊喝茶,一邊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訴求和意見。工作人員以茶為媒,與群眾拉近距離、增進感情,認真傾聽群眾的心聲,及時解決群眾的問題。“吃茶話事點”不僅成為矛盾糾紛的化解地,更成為干群關系的“潤滑劑”,讓干群關系更加緊密、更加和諧。 “‘四個一’工作機制是驅動我們綜治中心實現實體化支撐、規范化運作、實戰化運行的關鍵動力。它有效激活了中心功能,成功化解了一批積案難案,預防了潛在風險,切實提升了源頭治理效能,有效夯實了平安建設的根基。”水北街鎮政法委員賴震宇介紹,下一步,該鎮將持續深化“四個一”工作機制,不斷鞏固提升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水平,為平安水北建設提供更堅實的支撐。(鮑橋)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