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浪鰍影繪新景!專家解碼臨江“噸半田”生態致富路
| 2025-06-05 09:17:58??來源:浦城新聞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稻花香里話豐年,水田深處藏“黃金”!日前,福建農林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專家走進浦城縣臨江鎮,深入田間地頭調研“噸半田”水稻長勢和“稻田+水產養殖”的生態種養模式,以科技視角解碼“一田雙收”的生態農業新模式,為鄉村振興注入智慧動能!
深入田間地頭調研 在百畝“噸半田”試驗區,專家們仔細查看了水稻的株高、分蘗數、葉片顏色等生長指標,深入交流種植過程中的問題與經驗。他們指出,“噸半田”的成功離不開科學的田間管理,從選種、育苗,到灌溉、施肥,每個環節都需嚴格遵循有機農業標準,合理利用生物防治手段替代化學農藥,確保糧食產量與品質雙提升。 據悉,臨江鎮已率先啟動400畝“噸半田”試驗項目,以“良田、良法、良機”三位一體創新模式,向水稻畝產1500公斤的高產目標發起沖刺,為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打造“臨江樣板”。
稻鰍、稻鱔、稻螺共生田 踏入稻鰍、稻鱔、稻螺共生的田地,水面泛起陣陣漣漪,泥鰍黃鱔穿梭稻叢,田螺吸附稻莖,生機盎然。專家們俯身仔細觀察水生生物的生長環境與活動情況,探討養殖密度、水質調控、捕撈周期等關鍵問題。“稻下經濟不僅是增收路徑,更是生態循環的典范。”專家們介紹:“水生生物的活動能疏松土壤、減少蟲害,其排泄物又為水稻提供天然養分,真正實現‘以田養田,以水活水’。” 目前,臨江鎮綠色生態有機種植稻田綜合種養試驗示范基地總面積為400畝,位于水西村種糧大戶馬芳華的萬鑫家庭農場與錦城村種糧大戶周小榮的振海家庭農場。水產生物黃鱔、泥鰍、田螺分別按3斤/畝、3斤/畝、5斤/畝的投放比例進行投放,現已投放4400斤。接下來,計劃將示范基地規模擴大至4000至5000畝,并投放青蛙卵,打造“稻護蛙、蛙肥稻”的立體種養體系,讓這片希望的田野迸發出更多可能。 臨江鎮黨委書記羅友興表示:“未來,臨江鎮將依托高校資源,推動‘噸半田’與稻下經濟標準化、品牌化發展,讓‘科技田’‘致富田’成為鄉村最美風景線!” 從藍圖到實踐,從希望到豐收,臨江鎮的“噸半田”與稻下經濟正以科技為筆、以土地為紙,書寫著鄉村振興的壯美篇章。(陳蓉)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