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中國文化意義上的“自我”
| 2025-04-08 09:26:17??來源: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張文彪 我們要特別重視挖掘中華五千年文明中的精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把其中的精華同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結合起來,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2021年3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武夷山朱熹園考察時的重要講話 4年前的3月22日,歷史文化的高光時刻聚焦在福建武夷山朱熹園。這一天,習近平總書記到這里考察時發表的重要講話,傳遞了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明確信息,為我們深入發掘和研究朱子文化指引了方向。 文化自信的必然選擇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重大意義。“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么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度推崇“實踐”、追求“天人合一”理念、確立理想社會愿景等方面,所具有的相互發明、相互詮釋、相互會通的學理上的可能性,注定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然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成為中國當代發展的最突出優勢。 朱子文化是中華文明的代表性符號和標志性象征之一,是涵養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的重要源泉。朱子作為北宋開啟理學的集大成者,是繼孔孟之后最杰出的儒家代表,其綜羅百代的思想是儒學在特定的歷史時期與福建社會人文相適應而創建起來的中國思想史上最龐大的思想體系,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最具福建特色的歷史文化資源。 從儒學思想發展史來看,漢唐以降儒學不振,一直到宋代儒學才開始走上復興的道路,朱子思想是這一時期儒學發展的最主要代表。在哲學上,朱子關于“理”與“氣”的學說奧妙無窮,但是他對后世影響最大的并非這些深奧的哲學道理,而是通俗的儒學教化。其中,朱子的道德學問尤其受到后世的敬仰,其思想學說滲透于社會的每個角落。他把《大學》中的“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加以具體化和通俗化,通過重建儒家思想和中國人生活的聯系,構建起一整套周密的社會秩序。 尤其是他關注社會基層民眾的日常言行,希望從社會的最基礎著手,改變家族與村落,建立一個理想的社會。他編著《四書集注》,用理學思想重新解釋《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并通過編著《小學集注》《論語訓蒙口義》《童蒙須知》等,把儒學的道德性思想貫穿到人們的日常行為規范中去。 可以說,朱子文化作為一種強調社會秩序、道德理想與人際關系和諧的典范完備的思想體系,以其知行并進、體用兼備和入世有為的歷史特質、致思路徑,開辟了中華文明延續和繁榮的新視野和新境界。進入新時代,朱子文化如何保持其一以貫之的內在精神,在塑造新的中華文明的進程中既能提供背景性的價值,又能成為推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重要資源,是當前理論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責任。 在探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中,我們不僅要看到朱子文化作為儒家思想發展史上的一面光輝旗幟,以其獨特的理念和完備的思想體系,為中國傳統文化注入了持久的活力,還要更進一步深刻地認識到:朱子文化與其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源于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創造,相融于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與社會進步實踐,是中國悠久歷史、燦爛文明、輝煌文化數千年凝練的精華,是堅定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朱子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他傳統文化相互促進、相輔相成。中華文明富含的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優質精神基因,在朱子文化中都有著豐富和完美的體現;朱子文化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與發展的結果,它以儒學為主干,融合佛道之學,集濂洛關以至整個傳統文化之大成,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傳承積淀、推陳出新中賡續綿延的杰出思想。 因此,對朱子文化的思考和護持必然地成為我們對最有益和最重要的歷史文化資源進行深度挖掘的選擇。 適應新變的前進動能 朱子文化是依托福建的自然地理空間形成和發展的文化思想體系,是儒學思想發展在特定歷史階段文化內涵和文化特征的總和與集聚。它不是一成不變的守舊教條,而是自身內蘊“常道”與“變道”的張力,具有既符合人性與道德所需,又不斷革新以適應新變的前進動能,因此在漫長歷史發展演進中,朱子文化早已成為流淌在中華民族深處的文化血脈。 朱子學說所擁有的博大思想體系,使其在中華文明發展中有著不可比擬的重要性。朱子學說通過整合諸如湖湘性學、陸九淵心學以及浙東事功之學等各種學說,最終成為宋明理學的主流思想,從而在元代定于一尊,成為新的文化源頭。朱子在重新詮釋六經的基礎上,將儒家六經的衍生物《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特別抽出,確立了“四書學”,讓儒學走出了原始經學狹小的象牙塔,使經學走向理學,二者結合,為儒學的發展開辟了新的廣闊空間,從而一反艱深煩瑣的經學注疏傳統,形成了下學上達,學由漸進,以通俗易懂的言傳身教來普及教化的特點。錢穆先生對此評價道:“朱子治禮,則以社會風教實際應用為主。” 在漫長的歷史中,朱子學說先后被確立為元、明、清的官方思想體系,顯示了其對中后期中國傳統社會所具有的價值和意義。正是以朱子學說為代表的理學,承載著文化的中國,屹立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帶來了中華民族內部持續性的自我更新、回應挑戰、開創新局的旺盛生命力,是中華文明歷久彌新的重要原因之一。 朱子文化堅持的守常應變、順時制宜思想,支撐著中華文明綿延賡續、從未斷流。朱子在廣泛吸取整合整個中國古典文化的基礎上,以“理一分殊”的寶塔式結構,建立起一座宏偉的思想大廈,體現了當時民族哲學思維的最高水平。通過推動文化興盛和思想創新,朱子學說開啟了對宇宙秩序、人倫秩序和社會價值的重新安排,它的精神追求和政治理想也都反映出主動與當時成熟強大的佛教、道家進行互動。這一儒學新的自我意識的勃興和重構儒學的宏愿,使得朱子文化開一時風氣之先,包括以不同方式為發源于先秦的儒家思想提供宇宙論、本體論的論證;以儒家的仁義禮智信為根本道德原理,徹底地論證了儒家的道德原理所具有的內在基礎和道德實踐的基本原則;為了實現人的精神的全面發展而提出并實踐“為學功夫”即具體的修養方法…… 可以說,正是由于朱子學說的出現才使得理學中的理性主義占據了思想史的主導地位,這也是朱子文化對中華民族精神不可低估的影響作用。其中每一個思想的形成都深刻體現了傳統文化始終以“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不斷創造前有所承、后有所開的文化發展新成就,彰顯出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 朱子文化不僅是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人類文明新發展中被賦予功能和價值的期待。自宋明理學開始,中國哲學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其中朱子文化展現出了最典型的思想魅力和時代價值,擁有了越來越普遍的影響力。這種普遍的影響力讓越來越多的周邊國家無法忽視中國文化的重要性,于是朱子理學思想逐漸遠播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各國。一些國家甚至模仿宋代以后的中國,將理學作為官方學說全力加以推行。在日本,朱子思想從眾多學說中脫穎而出,成為德川幕府所喜愛和推崇的思想哲學,同時由于其強調以一種“和諧”的理念將個人和他人聯系起來的方式,而深深地影響著當時日本世俗社會的方方面面。 朱子學說不僅僅是作為一種哲學思想,而且作為一種被普遍接受和信賴的價值系統,不僅有助于在中華大地內部形成更加具有內在凝聚力的文化形態,而且也加強了中華民族與世界其他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互動,促進了一些亞洲國家對自己傳統的理論化過程,彰顯了中華民族對外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取向,體現了中華文明對世界文化兼收并蓄的開放胸懷。 古為今用的有機銜接 傳承傳統文化,不是復古守舊,而是吸收傳統文化,再造傳統文化。 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擺在突出位置,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俱進,煥發新的生機活力。朱子文化在每一時代都面臨新的問題、新的理解而不斷需要更新其意義,今天我們強調要傳承好朱子文化,更不能把古代文本的意義視作固定的、單一的,而是要使今人與歷史文本進行創造性對話,對典籍文本作創造性詮釋,對傳統文本的普遍性內涵進行新的詮釋和改造,從而進一步挖掘其歷史價值,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讓朱子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精心守護和發掘好朱子文化遺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文化遺產不僅生動述說著過去,也深刻影響著當下和未來;不僅屬于我們,也屬于子孫后代。保護好、傳承好歷史文化遺產是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我們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它內在的基因密碼就在這里,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基因。”按照保護第一、傳承優先的理念,深入挖掘和梳理朱子文化歷史資源,是我們今天正在努力實現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而需要做好的一項重要工作。 因此,對朱子文化需要依據新的期待視野不斷地去解讀和闡釋,把傳統的東西從“文化無意識”狀態“喚醒”,自覺地意識到并握住中國文化意義上的“自我”,這是一項需要在新的歷史語境中不斷推進的工作,而非一勞永逸的。同時,我們還要看到,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基因庫里最典型的代表文化之一,朱子文化除了體現在古籍文本上的思想學說之外,還體現在福建等南方省份廣泛分布著的大量文化歷史遺存之中,它們一起見證著朱子文化的源遠流長,昭示著朱子文化的創造與魅力,是保護和發掘朱子文化的重要內容。 回應時代之變,不斷推動朱子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當代中國正在經歷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歷史實踐必將在更本質的層面觸及同朱子文化的深度融合與會通,這推動著我們要在時代和實踐中激活朱子文化。習近平總書記揭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現代化的根本途徑,即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而實現朱子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其中的一個根本性的工作,就是要正確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朱子文化現代發展的關系,努力推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這一結合規定著朱子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基本方向,我們要站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制高點上,用科學性、人民性、實踐性、發展性的要求去審視朱子文化的具體內容,并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造性實踐中,促成朱子文化的現代轉化和未來發展。 實現朱子文化與現代生活的有機銜接。全面提升朱子文化保護、發掘和傳承水平,就要立足新的歷史實踐,為把傳統融入社會日常生活提供更加深刻的現實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找到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的連接點,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傳承不等于簡單復古,不等于全盤接受,必須重視典籍文本的開放性和解釋者的創造性,古為今用,推陳出新;要解決朱子文化研究成果的“接地氣”問題。傳承朱子文化是個宏大的課題,它不應該是天上遙不可及的云,而應是扎根于生活土壤的參天大樹,只有通過與生活、與實際問題、與人的實際需求相關聯,才能讓普通大眾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歷史之美、文化之美;要認識到傳承好朱子文化是一項長期的使命,是扎根于歷史文化土壤上的青蔥樹苗,只有立足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著眼于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將歷史與現實的文化融合交匯,才能真正弘揚好朱子文化傳統。 (作者為福建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