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東之光”的文化理論品格
| 2025-04-03 10:47:47??來源: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陳小韋 習近平同志寫于1990年的《閩東之光——閩東文化建設隨想》(以下簡稱《閩東之光》),用“光彩”勾勒了從一個地方的文化建設到樹立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和實踐邏輯。 “光彩”的理論邏輯。 《閩東之光》開篇就提出一個“壓力”和“動力”的辯證問題。當時的閩東比較貧困,但如果不是以發展的眼光看待這個問題,貧窮的壓力就有可能變成自暴自棄。要辯證地看待這個問題,就不能單看貧窮和壓力,還要講光彩和動力,“認識到自身的光彩,才有自信心、自尊心,才有蓬勃奮進的動力”。從這提出的“閩東之光”具備兩個方面的文化功能:一方面,文化建設就是認識自身光彩的一個好角度,不要認為是閩東人就一定了解閩東,有的人由于不熟悉、不了解、不知家鄉可愛之歷史,只知道艷羨他人,從而失去自信心。另一方面,文化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相互關聯、相互促進。閩東的精神文明建設好了,有利于讓外面的人更多、更全面地了解閩東,增加閩東改革開放的吸引力。無論從“內”或者“外”的角度,都要求推進閩東的文化建設。所以,文化建設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強烈影響一個地方的發展。從這個層面思考文化建設,就能更好理解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要堅持把文化建設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 一個地方的文化建設內容很多,《閩東之光》把握住了最重要的著眼點:弘揚地方的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傳統文化,把握閩東的閃光之處,能夠增強文化自信。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在許多場合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由此能看出“閩東之光”理論作為濫觴的重要意義。 “知其所以然”的歷史邏輯。 《閩東之光》談到什么叫“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時候,指出這種“不認識”并不僅僅是簡單的不熟悉、不了解,還有可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閩東之光”是如何形成的?《閩東之光》從文化演進論的角度進行了結構性闡釋。“什么是閩東之光呢?我想,閩東的錦繡山河就是一種光彩。閩東的燦爛文化傳統就是一種光彩。閩東人民的自強不息、艱苦奮斗、善良質樸的精神就是一種光彩。”這三個“光彩”有著密切聯系:作為第一個“光彩”的錦繡山河屬于自然資源,自然稟賦是一切人類文明、生產活動、生活方式的物質基礎。在這個基礎之上,一個區域的人形成了共同的生活習慣、集體心理和文化傳統,即第二個“光彩”。在這個傳統之上,閩東人形成了三種優秀的品質,這種品質就是一個地方的核心精神,即第三個“光彩”。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講清楚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淀、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講清楚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這里的“講清楚”就是在“知其所以然”基礎上對歷史源流的正確探索和對文化脈絡的精確把握。 《閩東之光》除了講清楚“光彩”這種大的文化層面,還講清楚了具體的“閃光點”,如畬族文化、老區文化、脫貧致富、山海交融等。可以看到,“閩東之光”所指涉的對象內涵既有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更有與時俱進的創新性發展。 “把閩東之光傳播開去”的實踐邏輯。 談到文化建設的宣傳功能,《閩東之光》指出:“任何內容的文化建設活動,都應注意活動的方式和手段的運用。”文章還提出要不斷探索思想和形式的有機結合,并提出幾點富有建設性的原則性建議,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要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文化建設不僅需要大批文化工作者的艱辛努力,其內容還要能生動形象地反映人民群眾的生活生產實踐和精神文明風貌。以人民為中心是我黨的執政理念,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成為貫穿新時代文化建設的一條鮮明主線。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時時刻刻關注著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關注增強人民的精神力量,不斷指引我們推進文化建設。 文化建設需要積極實踐,《閩東之光》提出辦幾件條件比較成熟、有代表性的實事,比如辦一個畬族文化節,展示新畬歌、民俗、民諺、民間音樂舞蹈、民間故事、民族工藝美術品、文物、武術等,進行畬族文化大檢閱。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就是讓這些中華民族多姿多彩的優秀傳統文化生動鮮活地滋養后人。《閩東之光》還提出運用現代化的傳播工具拍一部視聽結合、情景交融的風光音樂電視片,取名《山海的交響》,把閩東之光傳播開去,讓更多的人向往、熱愛閩東,把心血澆灌在閩東。今天,我們處在全媒體時代,媒體格局和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媒體融合要從“加”的階段走向“融”的階段,構建融為一體、合而為一的全媒體傳播格局,促進文化建設的質量和水平不斷提升。 福建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實踐地。《閩東之光》為我們深學細悟習近平文化思想提供了豐厚的歷史淵源和無窮的實踐啟迪,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勇擔新時代文化使命,加快建設文化強省的步伐。 (作者系中共寧德市委黨校文化學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