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深做實新時代山海協作
| 2025-03-12 10:06:40??來源: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舒展 詹志華 習近平總書記去年10月考察福建時指出,要在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上作出示范。健全深化山海協作機制,加強山海統籌、強化功能互補。黨的十八大以來,福建省委、省政府持續完善全方位、多層次、全領域、廣覆蓋的山海協作政策機制,取得顯著成效,但仍面臨一些問題:山海間的“飛地經濟”在利益共享、生態補償機制、土地指標分配等方面的機制尚未完全理順,仍需進一步細化;目前山海協作項目多數集中于傳統制造業和旅游業,龍頭企業帶動力不足,山區“科創飛地”的研發成果轉化率較低;“山”與“海”之間在發展觀念上存在差異,影響山海協作機制的作用發揮;產業園區面臨用地指標不足和生態紅線限制等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為此,我們應圍繞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勇爭先這一新目標,做深做實新時代山海協作。 一、疏通區域協作幫扶障礙點 健全深化山海協作機制的底層邏輯,是增強欠發達地區的自我發展能力、實現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的互利共贏。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山海協作對口幫扶立足于資金幫扶輸血模式與產業幫扶造血模式,以“機制活”補強山區經濟薄弱環節、催生區域經濟內生動力,構建起結合救急紓困和內生發展的多元協作模式。2024年福建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著力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奏好山海協作“交響曲”。這就要求我們從政策機制層面入手,疏通區域協作幫扶障礙點。首先,優化績效考核體系,提升民生福祉等的考核權重,納入山海協作評價框架。其次,健全以金融服務體系為主線的高新載體設施,對標沿海發達城市相應有效經驗,提升欠發達地區普惠金融體系建設及金融政策支持。同時致力于良性市場構建,提升山海協作產業園的運營水平與整體配套服務能力,推動山區特色產業發展。 二、加強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 打造科技成果轉化產業鏈,是山海協作機制發揮成效的關鍵。健全深化山海協作機制,應以項目合作為載體,以產業梯度轉移和要素合理配置為主線,在發達地區的產業向欠發達地區合理轉移、欠發達地區的富余勞動力向發達地區有序流動的雙向資源互動中,通過創新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激發欠發達地區經濟活力,提升區域經濟的整體競爭力,助推“產業優”的新福建建設。通過山海協作引導沿海研發資源與山區產業結合,能夠推動山區產業升級與創新融合,因地制宜發展縣域優勢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探索“研發在沿海+生產在山區”的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協作模式,注重科技創新和產業聯動機制。該模式支持山區在沿海設立研發中心,成果轉化回山區產業化,實現城鄉融合和科技產業的雙向賦能。通過推動兩地資源互補和產業合作促進產業鏈深度融合,進而有效提升區域經濟整體競爭力。從人才孵化視角出發,應鼓勵、支持龍頭企業和職業高校共建產業創新聯合體,推進職業工匠培育計劃,協助山區職業教育提質增效并與相關產業對接,優化資源配置;從產業孵化視角出發,應創新合作機制以避免產業同質化競爭,拓寬資金幫扶視角,探索發展成果轉移支付機制。 三、凝聚拓展多領域協作共識 通過制度安排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體現。從“沿海、山區一盤棋”的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到“‘山’與‘海’的‘雙向奔赴’”,山海協作必須始終瞄準共同富裕目標,通過促進欠發達地區與發達地區之間的雙向合作,實現經濟、社會、生態等各個領域的優勢互補和要素流動,為助推“百姓富”的新福建建設、實現共同富裕目標奠定基礎。隨著我省山海協作的不斷深入,應凝聚協作共識,激發社會力量參與協作體系的建設,倡導全民參與推進山海協作各環節。應充分發揮市場力量,鼓勵企業、公益組織參與山海協作,通過公益項目支持山區教育、養老等事業,形成“政府—市場—社會”協同的多維幫扶格局,實現多方參與的良性發展互動,助力新發展格局下區域協調發展與高質量發展,為共同富裕注入新動能。 四、賦能高質量山海生態產品 我省作為全國首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通過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努力構建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加強重點流域、重點海域、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綜合治理。2024年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統籌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未來,山海協作只有繼續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才能助推“生態美”的新福建建設,強化區域生態文明的治理能力,并通過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推動生態資源資產化等有效舉措,實現經濟與生態的雙贏。我省山海協作應統籌協調山海之間的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賦能高質量山海生態產品。首先,探索充分挖掘山區特色資源,建設生態林場和生態農場,如森林碳匯市場化,從而激活當地經濟內生動力,推動山區經濟的轉型升級。其次,用好產業智庫和科技特派員制度,協助推進山海生態產品的品質建設,并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總之,要通過加強山海統籌和功能互補,推動生產要素流動、產業合作、基礎設施聯通、資源共生、鄉村振興和生態共治,進一步提升區域生態文明的治理能力,助推“生態美”的新福建建設,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更多可借鑒的經驗。 (作者均為福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本文系研究闡釋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福建省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福建健全深化山海協作機制研究”階段性成果)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