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創新與高效發展
| 2025-01-16 10:04:05??來源: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顏燕師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優化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機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機制。中國式現代化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應注重社區力量的深度參與和融合。城市社區既是社會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又是基層文化建設的前沿窗口。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社區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承載平臺,其文化資源的有效整合與創新供給顯得尤為重要。 一、整合社區文化資源 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社區不僅是文化服務的接收者,也是重要的參與者和推動者。社區公共文化服務的核心任務是滿足城市居民的基本文化需求,它融合了政府、市場和社會力量,形成了多元化的供給模式。城市社區不僅能提升居民文化素養,還能推動社區文化生態的創新發展。社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現了現代城市文化服務創新的方向,強調了文化服務的普惠性、共享性和便捷性,推動了城市社區文化資源的有效整合與公共文化服務的創新發展。在現代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文化資源的有效整合是提升社區文化服務水平、促進社會文化繁榮的重要手段。通過整合文化資源,可以有效優化資源配置,擴大文化服務的覆蓋面,實現多元化的公共文化供給。 一是內容上的整合。文化資源內容的整合主要表現在豐富服務供給內容,滿足不同群體的文化需求。通過合理整合圖書館、文化中心、演藝場所等資源,社區能夠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滿足不同年齡、職業、興趣居民的需求。二是形式上的整合。文化資源的整合應強調多元化和靈活性。現代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強調通過多種方式和渠道為居民提供便利的文化服務,具體形式包括設置城市書房、社區文化廣場、藝術夜校、文化講堂等文化空間,增強社區公共文化服務的可達性和便捷性。三是機制上的整合。文化資源的整合需要構建協同高效的運行機制,確保資源能夠持續、穩定地供給。社區公共文化服務應通過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機制,協調公共部門、市場力量和社會組織共同參與文化服務供給,確保資源的廣泛覆蓋與合理分配。 二、創新社區公共文化服務 一是重塑公共文化服務的社區供給理念。首先,構建整合社區文化資源的社會化供給視角。它強調通過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共同協作,提升文化服務的廣度與深度。政府應從直接供給者的角色轉變為引導者,制定明確的政策框架,引入社會資本和民間力量,推動社區文化資源的多元化運營。社會化供給不僅能盤活社區現有文化資源,還能通過市場化手段引入更多高質量的文化服務,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同時,在整合過程中,應注重規范公益性和經營性的邊界,確保公共文化服務的普惠性。其次,樹立符合社區群眾需求的為民化供給思維。這是供給理念重塑的核心。公共文化服務必須堅持以居民為中心,深入了解社區居民的文化需求,將其納入供給決策過程。服務的設計和供給應依據居民的需求而靈活調整,避免形式化或政績導向的文化項目。通過完善反饋機制,定期評估居民的滿意度和參與度,確保文化服務精準對接群眾需求,增強居民的文化獲得感和參與感。 二是構建公共文化服務的社區空間陣營。首先是存量公共文化設施的提檔升級。存量公共文化設施的提檔升級是優化社區文化資源配置的有效手段。通過提升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的服務能力,能夠滿足現代城市居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這類提升不僅增強了社區文化活動的廣泛性和參與性,也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和豐富的文化體驗。其次是社區公共文化陣地的服務嵌入。這是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創新的有效方式。通過與社會力量合作,將文化服務嵌入日常生活場景,打破了傳統的設施局限。嵌入式服務還通過創新形式,如“云端圖書館”等,讓文化資源觸手可及。再次是社區公共文化功能的要素設計。公共文化空間的功能設計需注重多元化和體驗感。在功能空間方面,通過擴展功能布局,增強空間的服務功能。 三是驅動公共文化服務的社區運營管理。首先,明晰多元主體角色的協同推進。政府作為管理者,應通過政策指導、資金投入與監督管理,協調各方力量參與文化服務供給。如通過政策扶持激勵社會力量的積極參與,提升社區文化供給水平。社區作為服務的直接受益者和組織者,應鼓勵居民自組織參與文化活動。企業和非政府組織作為協助者和補充者,應主動承擔社會責任,通過文化產品供給和服務承接,優化社區文化資源配置,推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文化服務格局。其次,識別多樣居民需求的渠道創新。借助大數據技術,可以精準定位同類居民群體并預測其文化偏好。通過居民使用數字平臺的行為數據,社區可以精確推送個性化的文化服務。殘疾人、老年人及未成年人等特殊群體的文化需求應得到更多關注。針對老年人群體,社區可以開設文藝興趣班和健康講座,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強社區凝聚力和居民的幸福感。再次,滿足現代網絡環境的智數轉型。通過智數轉型,社區能夠實現線上線下服務的無縫銜接,增強文化資源的整合與共享。北京市東城區的角樓圖書館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引入文化企業策劃運營,實現了線上線下資源的互聯互通。同時,社區需構建統一的數字化管理平臺,實現文化服務一體化管理,為居民提供智能化、個性化的文化服務體驗,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的高效精準供給。 (作者單位:中共三明市委黨校)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