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縣忠信鎮:好米有“種” 惠農興業
| 2024-10-25 09:09:25??來源:浦城新聞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在浦城縣忠信鎮游村村的雜交水稻制種田間,金黃的稻谷隨著收割機轟鳴的聲音,收割、脫粒、裝車后迎來“趕烤”,村里的6間烤房一齊“開火”,一粒粒飽滿的種子“烘托”起了豐收的希望……與別的地方不同,這個村子種出來的水稻并不是用來吃的,卻讓當地百姓收入翻了兩番。
田間收割 “這些年國家對糧食安全十分重視,水稻制種的市場需求旺盛,再加上需要好的種子和技術,比起種植成品糧食,每畝收入能翻兩番。”忠信鎮游村村黨支部書記劉興壽笑著說,以前種糧成本高、不穩定、收入少,一畝地收入只有700到800元,2017年開始該村大力發展水稻制種,今年的晚稻制種每畝能產干谷400到600斤,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 顯而易見的利益絕非“唾手可得”。由于種糧的低收益,許多村民早已選擇外出打工,而水稻制種對于技術、品種的要求更為嚴格,成本也更高,若無技術則顆粒無收,沒人種、種不來、保障少、顧慮大,讓村民只得“望而卻步”。 “為了打消村民顧慮,我們村里成立合作社,引導村民進行土地流轉,進行大規模的種植。在鎮里的帶動下,我們和種業龍頭公司合作,大家和公司簽約,收入有了保障。”劉興壽說,公司對于畝產種子不到100公斤的按照100公斤的保底收益進行收購,肥料、農藥等農資由公司墊付部分資金,農技人員定期進行田間管理、趕花授粉等指導……一系列“利好”引發了村民的種植熱情,紛紛吃上了雜交水稻制種這碗“飯”。目前,游村村已基本將全村農田整合,800畝適宜的耕田發展水稻制種。
工廠篩選種子 田間的豐收連著車間的繁忙。在浦城縣榮華山組團的福建金福源種業科技有限公司廠房內,機器轟鳴不斷,游村村的種子運到公司后,經過精選、光選后篩選出合格的種子,銷往市場。 “我們公司今年的制種規模達一萬多畝,主要品種是又香優郁香與雅香優龍絲苗,預計收購種子總量可達150余萬公斤,帶動農戶200多戶1000多人參與到各個環節,助農增收達1000余萬元。”福建金福源種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羅易和介紹,隨著這幾年忠信鎮制種產業的發展,本地的需求不斷擴大,去年,在忠信鎮“振興公司”牽頭下,羅易和成立了金福源種業科技有限公司,在當地大范圍開展糧食制種,這第一年的成果就令人欣喜。 “金福源”這個初創公司如何能開局起步,在第一年就能取得“開門紅”?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帶動和惠農政策的利好下,土地流轉、工廠和制種基地建設、良種的本土化等難題“有解”,企業“信心滿滿”,發展“步穩蹄疾”。 “近年來,浦城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種業發展,我們將發揮好鄉鎮黨委的引領作用、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帶動各方社會各界力量共同參與,讓水稻制種產業更科學、更規范、更健康地有序發展。”忠信鎮鎮長林敏說。
村民烘烤種子 據悉,該鎮以“振興公司+龍頭企業+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農戶”模式,大規模推廣雜交水稻制種,目前,該鎮通過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流轉土地2.6萬畝,其中用于雜交水稻制種1.7萬畝;積極對接高校科研院所,打造水稻種業科技小院科技平臺,與福建農林大學專家團隊開展科技合作,服務當地的水稻種質創新、新品種選育、雜交水稻制種等,引進了優異水稻品種800多份篩選出抗病、高產、優質的雜交稻品種。 “最難的是良種的本土化,我們市面上的好的品種,不一定適合我們浦城的地理、氣候,但通過科技小院專家團隊的技術服務,我們3年內可以將全鎮雜交水稻制種面積發展到2.5萬畝,讓企業也提高效益,讓農民真正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林敏表示,該鎮將進一步發揮好科技小院的平臺作用,加強校企、校地、企業與地方的合作,強化新技術、新品種的應用,進一步擴大雜交水稻制種規模,更好地惠及當地農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新征程農村一定會有更加光明的前景,農民會有更加火熱的生活。近年來,浦城牢牢抓住種子這顆“糧食芯片”,提升雜交水稻制種能力,不斷延伸產業鏈條,讓好米“有種”,為惠農興業、糧食安全添上“壓艙石”。2024年浦城縣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備案面積6.3萬畝,年產量超過1萬噸,播種面積及總產量均位居全省前列。(柳浪漫 葉彥曦 王睿欽)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