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鎮:“稻”“菜”“油”輪作助力農民增產增收
| 2024-10-24 09:01:38??來源:浦城新聞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眼下正是秋冬播種的好時節。連日來,臨江鎮搶抓大好農時,積極組織農業生產,大力發展綠色高效農業,讓“冬閑田”變“增收田”,有效補齊“種植空窗”,穩步推進稻菜油輪作,助力農民增產增收。
農戶在給木耳安裝噴水帶 一壟壟的農田里,一袋袋豎起的白色菌棒組成浩大軍陣,農戶們正忙著安裝噴水帶……這是記者日前在臨江鎮鐵爐村田畈里看到的情景。 據該鎮農辦干部介紹,這片面積70多畝的種植基地采用的是“水稻-木耳”輪作模式,從7月份菌棒下地,9月、10月份下田產耳,冬春兩季每袋菌棒可采收干木耳約0.05公斤。到了來年5月份前后,木耳采收完畢,農田即可種植單季水稻,廢菌渣則作為有機肥還田。 “干木耳每公斤賣到60元,算算每畝田一年光是種木耳就可賺不少呢!”基地負責人余文斌告訴記者?!啊?木耳’這種輪作模式,不僅解決了農田冬季拋荒問題,而且黑木耳經濟效益較高?!庇辔谋笳f,村里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輻射帶動周邊農戶利用冬閑田栽培木耳,形成富民新興產業。
農機手駕駛著農機翻耕、起壟 在水西村,農機手駕駛著農機在剛收割完的田地里來回穿梭,粉碎秸稈、翻耕、起壟,一機合成,各項工序有條不紊。水稻種植大戶馬芳華介紹說,每年收割完水稻都要種油菜,冬天土地閑著也是閑著,今年30畝田地準備試種油菜和卷心菜。連片的油菜花田,再輔以“油菜花節”活動的開展,能吸引更多游客前來打卡觀光,帶動周邊農戶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據了解,“稻油輪作”模式是每年4月到10月種水稻,水稻歸倉后,于9月中下旬開始種植油菜,油菜收割完,再次進行秸稈粉碎、翻耕、種上稻子。如此循環,減少化肥在農作物的使用頻率,提高稻油產量,提升產品品質,推動耕地高效循環再利用,實現增產增收。 臨江鎮鎮長湯吉洪說:“今年,我們鎮里按照‘穩面積、提單產’的整體要求,全面推廣‘稻油’‘煙稻’等輪作模式,全鎮水稻面積穩定在3萬畝以上、單產每畝提升40公斤,擴種煙稻1000畝以上?!?/span>(張璐 廖曉燕 程張寰)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