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
| 2024-07-30 09:59:31??來源: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李鴻階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作出了重要部署,強調“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在擴大國際合作中提升開放能力,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這一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新時代我國對外開放的新范式與主基調,釋放出進一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明確信號,彰顯了與世界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堅定決心,對加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是我國把握發展規律、順應時代潮流、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對外開放與國內發展有機結合,從要素驅動開放向創新驅動開放轉變的自主選擇,有利于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 從制度層面看,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實現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相容相通,有序擴大商品市場、服務市場、資本市場、勞務市場等對外開放,擴大對最不發達國家單邊開放,通過主動開放、自主開放將外部壓力轉化為內生動力,有利于破解制度型開放管理體制不夠健全、跨部門統籌決策機制不夠完善、開放政策溝通協調不夠順暢等制度型壁壘,能夠充分發揮開放功能平臺優勢,打造透明穩定可預期的制度環境,有效降低運營成本,提高貿易效益和投資效率,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和企業發展動力。 從市場層面看,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建立同國際通行規則銜接的合規機制,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擴大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促進商品、服務、資金、人才等要素開放,有利于優化我國開放合作環境,實現“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有機結合,促進要素資源互聯互通,資本項目開放與資金跨境流動,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方向發展,加快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循環,能夠為全球提供更多的公共產品,獲得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有效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 從產業層面看,面對著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梳理、補齊我國產業開放合作面臨的短板,深化外商投資和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合理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有序擴大電信、互聯網、教育、文化、醫療等領域開放,完善和保障對外投資體制機制,健全對外投資管理服務體系,有利于我國開放優勢互補,拓展區域合作領域,優化主體功能區布局,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加快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促進產業融合、區域協調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從技術層面看,科技創新是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的重要支撐,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推進科技領域外商投資準入試點,拓寬國際科技合作渠道,有效引導科技創新組織方式、平臺建設、知識產權保護、協同創新機制等各個環節緊密銜接,統籌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有利于引進更多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促進要素資源聚集發展,在改革開放中增強科技發展動力,能夠在科技創新突破中擴大發展優勢,不斷拓展科技創新的市場空間和合作機會,提高我國科技現代化、國際化和市場化水平。 從法律層面看,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保障外資企業要素獲取、資質許可、標準制定、政府采購等方面國民待遇,依法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在法治化框架內保障外資企業以市場化方式參與中國開放發展,分享改革開放紅利,彰顯了中國堅持擴大開放,維護全球化發展的決心,有利于推動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增強市場主體的穩定性預期,支持和鼓勵各種要素資源積極參與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能夠促進要素合理配置,持續增強應對全球化風險與挑戰能力。 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增強推進改革開放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必須要有釘釘子精神,抓鐵有痕、踏石留印。 一是完善高水平開放制度體系。要強化頂層設計,明確完善高水平開放體制機制的總體目標和發展重點,加強不同領域、不同層次制度系統集成,確保各項開放政策銜接發展,形成科學完備、有效管用的制度體系。要加快制度型開放,積極對標國際高標準規則,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推動國內規則與國際規則相互銜接,減少交易成本和制度性障礙。要優化外資管理體制,實施更加積極開放的外資政策,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降低外資企業壁壘,支持外資企業參與產業鏈配套協作,依法保護外資合法權益,增強外商投資信心。要深化外貿體制改革,創新貿易監管制度,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范,加快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積極營造有利于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制度環境,推動外貿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要構建高水平開放平臺,充分發揮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優勢,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放合作,鞏固提升港澳地區在國家對外開放中的重要作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不斷拓展對外開放新空間和新領域,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二是構建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要建立健全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法律體系,明確界定市場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范圍,有序規范各類經營主體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權利,為公平競爭提供堅實的法律基礎。要強化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全面排查涉及經營主體經濟活動的政策措施,清理和廢除各種妨礙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規定和做法,依法查處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侵犯商業秘密等違法行為,依法保護經營主體合法權益。要打破行業壟斷和地區封鎖,建立跨區域、跨部門公平競爭審查機制,消除各種顯性和隱性市場準入壁壘,全面推進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清單管理,減輕企業負擔,激發經營主體發展活力。要優化國際營商環境,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落實外商投資法律法規,強化反壟斷國際交流合作,加大保護知識產權,提升公共服務質量,增進經營主體的便利性。要營造誠信守約環境,推進行政執法監督機制和能力建設,完善政府誠信履約機制,暢通信用報告和違約失信投訴渠道,加大對信用違約行為處罰力度,積極營造良好的創業創新環境,為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實施產業合作開放政策。要加快與國際貿易規則對接,建立健全與產業開放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推動生產要素暢通流動、各類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潛力充分釋放。要放寬市場準入限制,根據不同產業特點與需求,對高新技術產業實施知識產權保護措施,放寬服務業領域外資股比限制,促進國內外產業深度融合與協同發展。要強化國際產能合作,積極培育本土跨國公司,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為重點,支持有條件企業“走出去”發展,通過海外并購、綠地投資和開展技術轉移、聯合研發等方式,推進共建產業園區和產業鏈集群,提升企業國際化經營能力。要搭建國際合作平臺,建立健全與主要貿易伙伴和投資來源國穩定合作機制,吸引國內外企業入駐,合作打造一批高水平產業園區,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為我國集聚全球高端要素、開展高水平價值鏈合作創造良好條件。要完善產業開放支撐體系,建立產業合作開放政策評估機制,明確產業開放重點和發展方向,引導產業有序轉移,優化區域發展布局,推動中西部地區開放型經濟平衡發展。 四是優化技術交流合作國際環境。要完善科技服務體系,強化技術支撐平臺建設,通過整合、共享全球科技資源,為國際技術交流合作提供全方位、多層次服務支持,降低企業技術創新成本,提高企業創新效率和技術溢出效應。要強化技術創新合作,鼓勵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緊密合作,共建科技資源平臺,通過聯合研發、技術轉移和人才培養機制,形成產學研用一體化創新體系,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提升我國在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地位。要加強技術競爭合作,構建多邊科技合作機制,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通過簽署雙邊科技合作協議,促進國際技術市場對接,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中國技術走向世界,為國際技術交流合作提供制度保障。要優化技術貿易管理,明確技術進出口的審批流程、標準和監管措施,鼓勵和支持企業向國際市場輸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產品,提升我國技術國際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要加強知識產權合作,加快完善與高水平對外開放相適應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體系,積極參與國際知識產權規則制定,推動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合作,加快科技成果國際轉移和轉化,為技術創新國際合作提供良好環境。 五是為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法律保障。要加強涉外法治建設,全面梳理評估現有的涉外法律法規,及時修訂完善不適應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條款和內容,協調推進涉外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涉外法治體系建設,促進產權保護、產業補貼、環境標準、勞動保護、政府采購、電子商務、金融領域等實現規則、管理和標準相通相容,進一步提升高水平對外開放。要優化涉外法律服務,建立健全涉外司法機構,通過簽訂司法協助協議、建立聯合執法機制等方式,深化法治領域國際交流合作,推動形成包容有效的多邊治理機制,強化我國企業“走出去”發展和公民合法權益保護。要加強制度保障和監管,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推動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建立健全跨部門監管協調機制,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和風險防范,以高質量涉外法律建設為高水平對外開放護航,有效應對外來風險。要完善法治化營商環境,強化涉外執法司法能力建設,加強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提升涉外法律隊伍服務水平,積極推進與國際仲裁機構、調解機構交流合作,為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更加優質、高效和專業的涉外法律服務。 (作者系福建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福建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