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華文化為力量根基開拓思政課建設新局面
| 2024-06-28 09:27:06??來源: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黃玉桃 郭斌慧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力量根基,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守正創新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不斷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再次明確了文化賦能思政課建設的鮮明導向。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力量。文化天然蘊含育人的力量,思政課在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承擔主渠道作用,只有以中華文化為力量根基,才能推動思政課建設創新發展,開拓新的局面。 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力量推動思政課建設守正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根本和源泉,是中華民族專屬的精神標識,是刻在中國人骨子里的文化DNA。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其飽含“培根育魂”的道德精神、價值理念和思維方式,而成為立德樹人的重要精神滋養和教育源泉,是思政課建設的源頭活水,也是思政課建設守正創新的根脈依托。思政課建設的“守正”在于堅守馬克思主義立場,這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千年的歷史傳承中不僅鍛造了獨特的文化魅力,而且堅守著獨屬于中國人的那份精神力量。其蘊含的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傳統思想為立德樹人提供了根脈力量,也為思政課建設堅守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供了原初力量。“創新”在于思政課在教材、體系、方法、內容等方面的與時俱進。在歷史長河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現給我們的獨特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和基本走向,都是其在歷史中持續進行創新性發展的具象展示。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所擁有的活力和自我革新的特質,成為思政課建設創新的內驅動力,推動思政課建設走向新維度。 以革命文化的信仰力量推動思政課建設開創新局。革命文化形成于黨和人民英勇奮斗的光榮歷史中,集中體現為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斗爭中形成的思想理論、價值追求、精神品格。革命文化最突出的特質是飽含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汁液”。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讓馬克思主義信仰成為廣大受教育者的信仰,成為億萬人民干事創業的精神力量,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思政課建設就是在建構課程體系,在解讀革命文化中讓受教育者增添正能量,在增強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堅定受教育者的理想信念,為受教育者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和豐潤的道德滋養。發揮革命文化的信仰力量,借助革命文物、革命遺址、紅色紀念場館等生動教材,觸發情感體驗,通過其所承載的革命文化的力量,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是思政課建設開拓新局面的絕佳途徑。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構筑起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培根鑄魂的重要教育資源。發揮革命文化的信仰力量,推動思政課建設開創新局面,能有效引導學生真學、真懂、真信、真用。 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自信力量推動思政課建設提質增效。改革開放40多年的偉大實踐催生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形成與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源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充分體現了文化主體性意識和高度的文化自覺。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自信力量,有助于推動教育者敢于理直氣壯地講好思政課,弘揚愛國主義的主旋律,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作為思政課建設的重要內容支撐,提升思政課建設的質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展現了現代化的中國圖景,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讓受教育者深刻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路徑,為思政課注入感召力。 (作者單位:寧德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