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以文潤城產業興
| 2024-06-03 09:42:53??來源: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日前,來自故宮博物院、景德鎮陶瓷大學等全國各地的陶藝專家、學者齊聚浦城,共商如何進一步保護好、傳承好、發展好浦城青白瓷文化,為打造“浦城青白瓷”品牌、申報中國民間文化藝術(青白瓷)之鄉蓄力。 近年來,浦城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堅持以文興城、以文潤城,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浦城美術館(范迪安美術館)建成開館,浦城剪紙元素在茶空間、數字影視等領域廣泛運用,青白瓷文化產業園建成開園,獨特的民間文化資源在新時代正綻放新的光彩,文化事業、文化產業邁上了新的臺階,不斷將歷史人文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據統計,2023年文化企業產值約3億元,同比增長約25%。 深耕文化沃土 提升縣域平臺支撐力 近期,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紛紛走進浦城美術館(范迪安美術館),醉心于藝術殿堂佳作。該館總投資約4億元,坐落于“夢筆生花”典故發源地——夢筆山下,總建筑面積3.3萬平方米,為全國縣城美術館中規模最大,同時館內設立了國內首家專業美育圖書館。 浦城地居閩、浙、贛三省交界,是福建首批置縣的五縣之一,經歷五千多年歲月的沉浮,孕育出八閩大地最古老的文明。近年來,浦城深耕文化資源,通過建設美術館、博物館、大劇院等公共文化場館,積極搭建本地文化交流展示平臺,讓交流窗口“美起來”、塵封文物“活起來”、文化展示“動起來”。同時,為大力發展美育研學產業,該縣依托美術館的優勢資源,積極與各地高校開展學術交流、校地合作,定期在美術館開展“藝術名家大講堂”、交流研討等活動,帶動研學旅游升溫。目前已邀請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范迪安等嘉賓開展各類文化交流活動50余場,累計參與人數超13萬人次。 深化交流合作 增強城市名片傳播力 春節期間,“三浦并臻”系列文化活動火爆“出圈”,僅線上文藝演出節目觀看人數就超170萬人次。 近年來,浦城圍繞民間剪紙、閩派古琴、大口窯青白瓷等非遺文化主題,創新形式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提升群眾體驗非遺技藝參與度,2023年以來開展文化惠民、戲曲進校園、非遺地方劇種文藝巡演等活動120余場次,積極開辦公益培訓班近40次,惠及群眾6000余人次。持續擦亮“中華詩詞之鄉”文化名片,舉辦全國詩歌名家“夢筆生花·詩畫浦城”采風活動,出版《浦城詩詞讀本》《南浦詩錄》等“浦城詩詞叢書”,收集整理詩詞1.2萬篇(首)。舉辦2024年新春文化大集、迎新春文藝匯演、“福建真有浦”線上宣推等文化活動,利用“三浦并臻”文化聯盟平臺,推廣“中國丹桂之鄉”文化名片和浦城美術館(范迪安美術館)文化新地標,今年春節期間全縣游客接待量達23.30萬人次,同比增長61.58%。 培育文化產業 放大文化轉化貢獻力 走進浦城青白瓷文化創意產業園茶器皿生產基地,一套套精美的青白瓷成品映入眼簾。目前,該產業園已與相關企業達成合作意向訂單18萬余套,正在加緊生產中。 近年來,浦城縣以持續完善的公共文化設施為支撐,大力發展特色文化產業,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積極挖掘民間剪紙、大口窯青白瓷等非遺項目及產品價值,建設青白瓷文化產業園,以“武夷山水·茶空間”發展為契機,研發制作標準茶具、青白瓷伴手禮等特色產品;結合非遺項目,用好福建“福”元素,創作“百福圖”,浦城剪紙作品作為福建省代表團在南非、肯尼亞和菲律賓三國訪問禮品,獲得廣泛贊譽。同時,該縣深入挖掘農耕文化和本地特色文化內涵,利用稻田生態資源和油菜、靈芝等特色產業資源,舉辦“仙芝文化節”“油菜花節”等活動,以“農文旅”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文化是“軟實力”,產業便是“硬實力”。如今,傳統文化以新的形式在浦城悄然“蝶變”,繼續汩汩地浸潤著一方水土,滋養著一方人。浦城,也將繼續講述著屬于古老“八閩望邑”的新故事……(柳浪漫 袁野)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