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剪紙:在創新發展中續寫非遺之美
| 2024-02-09 11:05:59??來源:浦城新聞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我們這次帶著浦城剪紙到澳門,參加由澳門特區政府與福建省政府主辦,國家文旅部‘歡樂春節’品牌活動組成部分之一的‘海絲起點·清新福建——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效果非常好,我們的作品《閩澳情》還被澳門中聯辦收藏。”2月4日,國家非遺浦城剪紙省級非遺傳承人周冬梅開心地分享著這次參展的喜悅。 在澳門,數百名澳門同胞熱情洋溢地體驗了浦城剪紙的獨特魅力,對其精巧別致的藝術之美贊不絕口。在浦城,“剪花嫂”們正日夜趕工,完成一批又一批龍年剪紙伴手禮的剪制、裝裱、包裝,力爭在春節前發往全國各地。
創作中的周冬梅 “我和剪紙打交道四十多年了。也見證了浦城剪紙從興盛走向沒落又重新煥發時代光彩的歷程。”周冬梅說,過去,剪紙主要運用在民俗活動中,比如過了小年,除塵后要貼上剪紙裝飾門窗,立春“接春”要用到剪紙,新人訂婚、結婚也要在不同的禮品上貼上樣式各異的剪紙花樣。曾經,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民俗活動逐步減少,傳統剪紙使用的范圍縮小,剪紙的老手藝人也慢慢放下了紅紙和剪刀。 但在新時代,浦城剪紙這項優秀傳統文化又有了新的表達,并不斷以令人耳目一新的形式回歸人們的生活。 “從前,剪紙作品選題多源于傳統農耕文化,作品比較拙樸,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和人們審美的需求,現在我們設計的作品更偏向于與時代主題結合,與群眾喜好結合。”周冬梅介紹說,近年來,她們既設計創作《百福圖》《百年榮光》等系列作品,用剪紙藝術記錄時代的發展變遷,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也與現代生活、大眾審美相結合,創作了諸如以憨厚可愛的大熊貓巴斯、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等作為原型的卡通剪紙作品。同時,探索創新運用皮影動畫和剪紙形象相結合的方式,制作年輕人喜愛的NFT數字藏品,讓傳統剪紙“動起來”。此前,她們還籌措資金拍攝網絡電影《密室逃脫之剪紙館》,吸引觀眾進入劇情,從中了解浦城剪紙的歷史、特色以及傳承的故事,深受年輕人喜愛。
周冬梅在介紹跨界融合產品 傳統的剪紙文化,只有與產業相結合,才能激發不竭的發展動力。據了解,近年來,在當地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周冬梅等“剪花嫂”們的不懈努力下,“剪花嫂”剪紙坊已發展成為浦城縣巧剪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福建剪道文創發展有限公司,在持續做好非遺文化傳承、剪紙公益培訓、剪紙人才培養的基礎上,不斷優化升級一直以來備受消費者青睞的剪紙元素背包、絲巾、折扇、T恤等傳統文創產品,積極探索“剪紙+文創”“剪紙+餐飲服務”“剪紙+數字影視”“剪紙+福文化”等“剪紙+N”多樣性跨界融合,打造了“剪花嫂”“武夷姑娘”“鄉獲”“味傳伍虎”等多領域特色連鎖品牌,在創新發展中,續寫浦城剪紙傳承千年的非遺之美。 “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祥瑞的象征。龍年馬上到了,我們也設計創作了《福山福水福萬家》《龍獅獻福》《辰龍競福》等一系列以‘龍’為主題的剪紙作品。”周冬梅說,每一幅作品,都凝聚著“剪花嫂”們的巧思和美好祝福,比如,在作品《福山福水福萬家》中,融入了海絲之路的福船、福州三坊七巷和上下杭、南平武夷山水、龍巖土樓、莆田媽祖、廈門雙子星等福建標志性地理建筑和人物元素,象征著八閩福地的歷史人文、秀麗風景和民族信仰,兩條祥龍口銜“福暖四季 福澤綿長”的卷軸,象征著八閩福地欣欣向榮,福來福往,福氣綿長,希望通過以非遺剪紙作品的形式將福文化之美呈現給廣大群眾。 “剪紙技藝不僅是一種文化傳承,也是一種精神傳承。”周冬梅說,新的一年,她們將持續從技藝傳承、美學傳播、文創應用、非遺共生、異業融合等方面共同促進剪紙文創產業多元化發展,持續發揮剪紙公益培訓效用,培育更多民間剪紙藝人,講好非遺剪紙故事,為鄉村振興與美育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邱春靜)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