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理想的精神力量
| 2024-02-08 11:29:28??來源: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社會的進步離不開社會理想。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自覺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偉業之中,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 契合時代精神的社會理想是高遠的,但同時也是可欲可求的,從而能夠為社會的發展提供巨大的精神動力。這樣的社會理想容易被社會成員所共同接受,從而內化為社會成員共享的高遠的人生理想。對于社會成員個體而言,人生理想既是目的因又是動力因,而高遠的人生理想將為個體提供巨大的心理驅力,推動人們在精神生活、道德踐履、日常活動和社會實踐等諸種實踐過程中發揮能動性,創造高品質生活,創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社會理想之所以能夠為社會發展提供精神動力,離不開人作為主體所具有的人性能力。人性能力是人在認識世界和改變世界的過程中加以運用及發展的諸種能力。這一概念兼有認識論、本體論與價值論的意義。 從觀念的角度看,一個觀念被社會中的個體廣泛接受并成為社會理想,其前提為這個觀念必須是一個真觀念。何謂真觀念?觀念之真,至少包含四重含義,即真確不假、真誠不偽、真善不惡、真實不虛。因其真確不假、真誠不偽、真善不惡與真實不虛,觀念能夠稱體起用,以得自現實之道還治現實。一方面,觀念從解釋世界走向了改變世界與成就世界(成物);另一方面,觀念在改變世界與成就世界的同時改變并成就作為觀念主體的“我”(成己)。“我”將觀念形態中的理想化為現實,在現實中打上“我”的烙印,確證“我”的本質力量,同時也提升了自己的能力,鍛煉了自己的性情,即通過踐行社會理想獲得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歷史地看,社會理想的“力”根源于歷史發展之“勢”,正所謂有“勢”方有“力”也。在中國的軸心時代,諸子百家都提出了自己的社會理想。當前,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類文明整體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此時,“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和“世界向何處去”的問題前所未有地緊密關聯在一起。一方面,我們不能關起門來思考中國問題,而是必須在世界之中、在中國與世界的密切關聯之中思考中國問題;另一方面,中國問題的解答將對世界產生深刻的影響。在此形勢之下,我們必須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那就是“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摘自1月29日《光明日報》發表的劉梁劍撰寫的《社會理想的精神力量》)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