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五大關系 加快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
| 2024-01-23 10:08:25??來源: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陳祥健 蘇美祥 日前召開的省委十一屆五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意見〉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對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加快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作出全面部署,吹響了加快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響亮號角。我們要充分認識黨中央決策部署的重大意義,充分認識福建肩負的重大歷史責任,強化使命擔當,勇于先行先試,推動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走深走實,為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推進祖國統一大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福建先行實踐,為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打下堅實基礎 福建始終是兩岸交流合作、融合發展的先行區域,在對臺工作全局中具有獨特地位和作用。近年來,福建強化使命擔當,積極先行先試,扎實深入推進兩岸民間交流,勇于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效應初步顯現,為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奠定堅實基礎。 一是先行突破與對標落實同步推進。福建在踐行“兩岸一家親”的政策舉措上開展了許多創新探索,發布225項臺胞臺企同等待遇清單,構建起較為系統完備的惠臺利民政策體系,先行先試成效明顯。如,福建先行推進落實國務院臺辦會同有關部門出臺的“31條措施”“26條措施”“11條措施”“農林22條措施”等一系列惠及臺灣同胞的政策措施,出臺“66條”“42條”“28條”等政策舉措。閩臺鄉建鄉創合作探索出一條具有福建特色的以閩臺融合促鄉村振興之路,已在省外多地實踐推廣。與此同時,福建始終傾聽臺胞聲音,回應臺胞訴求,省內多地探索推出“臺胞安居工程”等一系列針對在閩臺胞“堵點”“難點”問題的政策舉措,為臺胞提供住房、金融、出行、就業、就醫、辦證等方方面面的便利服務。 二是民生優先與適度超前齊頭并進。率先實現與臺灣地區主要港口、海上直航全覆蓋,對臺開放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深化,口岸智能化應用及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兩岸同胞經福建往來更加便捷。現有臺企超1萬家,實際利用臺資超320億美元,閩臺貿易額累計超1.4萬億元人民幣。5年向金門供水超3000萬噸,占金門縣自來水廠日常供水總量的73%。與此同時,福建著眼兩岸關系發展大局,適度超前部署,加速推動閩臺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如,廈金望嶝變電站投產送電,廈金大橋廈門側項目廈門第三東通道開工建設,臺海通道建設從相關理論學術研究逐步轉向工程實務研究等,為推進閩臺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做好準備。 三是線下交流與線上互動形成常態。過去3年克服疫情影響,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每年常態化舉辦以宗親、鄉親、姻親和民間信仰及歷史文化為紐帶的基層民間交流活動200多場。兩岸最大的民間基層交流平臺海峽論壇已舉辦15屆,累計吸引34萬人次線下參與,是促進兩岸各界廣泛交往、推動兩岸民間交流合作的重要場域。順應數字文化產業化、文化產業數字化新趨勢,閩臺互聯網空間的文化交流比重明顯上升,“海峽青年節·數字文創大賽”“海峽兩岸數字藝術文化節”等一批聚焦“傳統文化+數字技術”的交流活動成功舉辦,在閩臺乃至兩岸產生廣泛積極影響。 ◆統籌五大關系,推動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邁出新步伐 加快推進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緊緊圍繞服務對臺工作全局這條主線,統籌把握好五大重要關系,在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中展現作為、體現擔當。 一要把握好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與落實主體責任的關系,做到發揮組織優勢與激發主觀能動相統一。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做好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根本保證。必須堅持黨中央對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集中統一領導,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工作各方面全過程。要在堅持這一根本原則前提下,強化福建主體責任落實,服務對臺工作大局。要創新機制,形成上下貫通、左右協同、前后銜接的閉環運作系統,既為對臺政策試點和體制機制創新授權賦能,又為地方政策制定和落實執行提供能動空間,帶動形成“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的運行機制。 二要把握好服務祖國完全統一與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系,做到實現歷史任務與實現首要任務相統一。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同時,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在服務祖國統一歷史任務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必須把服務歷史任務與實現首要任務有機統一起來。40多年來閩臺交流合作的實踐證明,福建發展與閩臺融合是一體兩面、有機統一的關系,二者相輔相成、互為路徑。我們要把發展壯大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著力推動福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同時采取正確政策措施做好對臺工作。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全方位推進福建高質量發展,為深化閩臺各領域融合發展、加快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夯實基礎。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著力打造“三個示范樣板”,為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作出示范。 三要把握好鞏固深化與創新突破的關系,做到優化存量與拓展增量相統一。增量是在存量基礎上引進或創造的動態延續的新增長點、新增長機制。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是在總結提升對臺工作經驗成效基礎上,充分發揮福建對臺獨特優勢和先行示范作用,持續開展政策和制度創新,持續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推進國家統一進程。要把優化存量與拓展增量統一起來,強化既有涉臺平臺建設,擴大海峽論壇影響力,辦好海峽青年節,進一步提升現有涉臺經濟園區、交流基地、青創基地等平臺效能,也要加快建設世界閩南文化交流中心、兩岸流行文化中心、兩岸標準共通服務平臺等一批有潛力、受眾廣的促融服務平臺。要對標國際經貿先進規則,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引導臺胞臺企共建市場化、法治化、便利化營商環境,解決好在閩臺胞臺企“急難愁盼”問題,讓臺胞臺企“進得來”“留得住”“發展好”。 四要把握好試點先行與區域協同的關系,做到重點區域引領與福建全域協進相統一。《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意見》強調,“支持條件好、優勢突出的地區率先試點、以點帶面,引導其他地區找準定位、協同增效”,同時強調,“努力在福建全域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為落實這一要求,《實施意見》提出,“以點帶面整體推進,構建福建全域融合發展新格局”。我們要堅持“重點論”與“兩點論”相統一,堅持系統觀念,科學構建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空間推進格局。率先推進廈門與金門、福州與馬祖加快融合發展,推動平潭加快構建全方位對臺開放格局,打造廈金、福馬兩個“同城生活圈”,探索建設兩岸共同市場先行區域,在功能上合理分工、在推進上互學互鑒,條件成熟時向福建沿海及內陸城市輻射外溢。以廈門、福州和平潭為引擎,強化全省各地支點作用,構建定位準確、特色鮮明、功能互補、全域聯動的協同推進格局,實現九市一區多極聯動。 五要把握好加大資源投入與提升對臺實效的關系,做到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對臺工作事關臺灣同胞福祉。要胸懷“國之大者”,以服務對臺全局觀念,加大資金資源投入力度。要貫徹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加大投入與提升實效統一起來,區分輕重緩急,強化分類指導,既要堅持大膽試、大膽闖,也要堅持綿綿用力,久久為功,始終以造福臺胞民生福祉為落腳點。既要加快“硬聯通”,適度超前開展交通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構建立體式綜合性對臺通道樞紐;也要加快“軟聯通”,完善增進臺胞福祉和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制度,擴大社會人文交流合作,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增強民心交融的強韌紐帶,匯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作者為福建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