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女排精神 建設體育強國
| 2023-12-12 10:54:02??來源: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葉得盛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建設體育強國。在建設體育強國的歷史征程中,我們要大力傳承和弘揚以女排精神為重要代表的中華體育精神。 ◆挖掘女排精神豐厚內涵外延,弘揚精神文化 2023年是中國女排入福建漳州集訓和漳州女排基地成立50周年,中國女排已經49次在此屯兵苦練,從這里沖出亞洲、走向世界,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鑄就了經典的女排精神。 回顧中國女排發展歷程,廓清女排精神的形成變遷。女排精神是中國女子排球隊頑強戰斗、勇敢拼搏精神的總概括,伴隨著中國女排的成長而逐漸形成。從“五連冠”到“十冠王”,中國女排經歷了創業、輝煌、低谷、傳承、發展的過程,鑄寫了一部砥礪前行的奮斗史,女排精神也在代代相傳中不斷注入新內涵。1981年5月,“女排精神”一詞首次面世。同年11月,中國女排首獲世界杯冠軍,為改革開放初期的國人帶來無與倫比的民族自豪感。1986年,中國女排史無前例摘得五連冠后,《人民日報》用整個頭版報道,并向全國人民發出號召:“學習女排,振興中華。”女排精神自此成為鼓舞民族精神的一面旗幟。2019年9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中國女排代表時指出,“中國女排在賽場上展現了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精神面貌”,“女排精神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精神,喊出了為中華崛起而拼搏的時代最強音”,強調“實現體育強國目標,要大力弘揚新時代的女排精神”。2021年9月,女排精神被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第一批偉大精神。 梳理女排精神時代特征,鉚定其與時代的深度契合。女排精神的形成發展嵌入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進程,高度契合時代主題與歷史發展的需要,既是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實現歷史性跨越的參與者和見證者,又在代代相傳中詮釋新定義。在形成時期(1981年至1986年):喊出時代最強音。中國女排在20世紀80年代首次贏得世界冠軍,更史無前例一舉摘得五冠王,在改革開放大幕初啟、中國奮力追趕的時代,這是對改革開放的歡呼與照應,以昂揚斗志向世界證明了“中國人能行”。在傳承時期(1987年至2012年):堅守拼搏向上。中國女排既有成功登頂的輝煌,也有跌入谷底的彷徨,她們勝不驕、敗不餒,始終葆有一股不服輸的拼勁、打不垮的韌勁,總能在陷入低谷后崛起,用實力和汗水延續神話,刻畫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時代痕跡。在發展時期(2013年至今):永葆推陳出新。新時代以來,科學訓練、尊重規律、跨領域合作、大國家隊等新理念注入女排精神,通過職業化競賽改革選拔培養出國際頂級運動員,展示了我國競技體育運動隊復合型團隊的力量,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育大國的范本。女排精神早已超出單一的體育領域,在社會各個領域都產生了積極深遠的影響。 研習女排精神生成機制,彰顯我國體育發展制度優勢。面對競爭激烈的國際賽場,中國女排以優異成績彰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體現了中國競技體育實現迅速發展的獨到之處。分析中國女排的成功法寶和動力源泉,關鍵在于“四個堅持”,即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祖國至上與愛國情懷的激勵、堅持舉國體制與市場機制相結合、堅持大膽改革與科學管理。女排作為我國競技體育發展的優秀范本,也對其他競技體育項目以及體育各方面工作有著重要的啟發和激勵意義。 ◆新時代弘揚女排精神,加快建設體育強國,助力中國式現代化進程 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個特征涵蓋了中國體育發展的內在規律與特征,其在體育領域的直接體現就在于體育強國建設。 從國家發展層面,弘揚女排精神,建設體育強國,以現代化的體育新發展支撐和助推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建設體育強國,就要把握體育強國夢與中國夢息息相關的定位,把體育事業融入‘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大格局中去謀劃”,這一重要論斷將體育事業的發展提升至事關國家前途、民族復興的高度。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體育因其鮮明的物質屬性和精神特性,有著極強的群眾性和關聯性,體育強國建設是確保如期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 從精神文化層面,弘揚女排精神,建設體育強國,激發全民愛國主義和拼搏精神。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精神文化的重要功能,強調要弘揚以“為國爭光、無私奉獻、科學求實、遵紀守法、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為主要內容的中華體育精神。弘揚以“女排精神”為代表的中華體育精神,是助力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動力。 從高質量發展層面,弘揚女排精神,建設體育強國,推動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對挖掘和釋放消費潛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增強經濟增長新動能具有重要意義。 從全民共享層面,弘揚女排精神,建設體育強國,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面對中國式現代化人口規模巨大的重要特征,全過程、全方位、全民化的體育覆蓋率是衡量體育強國建設的重要指標。在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融合發展的背景下,弘揚新時代女排精神,將引導廣大人民群眾熱愛體育運動、投身體育鍛煉,形成積極向上、健康自律的生活方式。 從對外交流層面,弘揚女排精神,建設體育強國,展示綜合國力和國家文化軟實力。中國始終以體育為國際關系注入來自東方的智慧與活力。1952年,五星紅旗首次飄揚在赫爾辛基奧運會賽場;1971年,“乒乓外交”留下“小球轉動大球”的體壇佳話;1981年,“女排精神”文化符號構建,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經濟騰飛。體育不僅是競技的較量,更是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外交等多元領域的投射,有著獨特的功能外溢。正如女排精神所包含的愛國精神、集體精神、奮斗精神、不屈精神等內在意義,同時擁有促進大眾認知民族身份、展示良好國家形象、建立世界文化交流平臺的功能。 ◆在新時代借鑒女排成功經驗,高質量建設體育強國的實現路徑 建成體育強國必須充分借鑒和運用女排成功的經驗,大力弘揚以女排精神為代表的中華體育精神,科學謀劃、統籌推進、深化改革、攻堅克難,不斷推動體育事業各方面高質量發展,從而實現高質量建設體育強國的宏偉目標。 堅持加強黨的領導,建設黨管方向的現代化體育強國。中國女排的成功實踐深刻證明,黨的領導是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制勝法寶,是做好各項體育工作的根本保證。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自覺把體育事業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全局中去謀劃和部署。要始終堅持黨管體育發展方向、管改革發展、管干部、管人才,把黨的體育方針全面貫徹到體育工作各方面。 發揮制度優勢,走符合中國國情的體育強國之路。中國女排的成功實踐深刻證明,舉國體制與市場機制相結合是體育強國建設的創新動力。既要堅持好、鞏固好經過實踐檢驗的舉國體制,發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獨特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又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通過市場機制的引入,集聚資源、轉換動力和創新機制。要更加注重弘揚科學精神、尊重客觀規律,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通過政府主導、社會自治、市場自主三者之間的協調運轉和有機融合,堅持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相結合,激發各級政府、各類主體的創新活力,讓舉國體制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相補充的新機制釋放出推動體育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力量。 深化關鍵環節改革,讓競技體育、群眾體育雙翼齊飛。中國女排的成功實踐深刻證明,體育強國的基礎在群眾體育,而外顯于競技體育。新時代體育強國建設就是要綱舉目張,群眾體育是根,根深葉茂;競技體育是本,本固枝榮。要統籌發展群眾體育、競技體育,將二者有機統一于體育強國建設中,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深化改革,為體育強國建設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做大做優產業體系,培育新體育形態和新經濟增長點。2021年,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突破3萬億元。未來,要著力打造高端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的體育產業體系,不斷豐富體育產品和服務,加大對體育賽事、體育培訓、健身休閑、場館運營、制造業轉型升級等扶持力度,發揮體育擴內需、穩經濟、促消費、激活力的作用。鼓勵支持社會力量辦體育,充分挖掘社會力量作用,加快職業體育發展,深化體育產業融合發展,念好“山海經”,做大做強“體育+”的文章。 擦亮體育文化名片,以女排精神的特有效應凝魂聚力。應擦亮女排精神文化名片,深入挖掘女排精神符號的文化意蘊,感受中國女排在不同時代展現出的勇往直前、堅韌不屈的中華民族精神。通過文藝作品,具象女排精神的形成與發展、傳遞中國主流價值觀念。電影《奪冠》、紀錄片《女排姑娘》、長篇小說《女排》等將新老女排的傳承過程及符號內容向大眾傳播。打造體育景點,中國女排騰飛館是中國女排重要訓練基地,已經成為漳州市的標志性建筑和旅游勝地。打造優質賽事IP,積極推廣排球活動,將女排精神融入體育人才培養,在社會學語境下宣揚女排文化符號,吸引大眾與之互動、學習,為女排精神的傳承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我們要大力弘揚女排精神,建設體育強國,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體育智慧、體育力量。 (作者為福建省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