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丹桂之鄉丹桂香
| 2023-10-17 09:51:39??來源:浦城新聞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金秋十月,丹桂飄香。眼下正值丹桂盛開的時節,浦城的大街小巷、山間地頭、房前屋后……處處散發著丹桂的芳香。 浦城是福建的“北大門”,地處閩浙贛三省四地七縣交界處,史稱“入閩咽喉,東南鎖鑰”,人杰地靈,物華天寶。丹桂,作為浦城的縣花,見證了這個1800多年的文明古縣悠久的歷史文化。 歲月悠悠 花香越千年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這縷芳香,在有著“中國丹桂之鄉”之稱的福建浦城,已氤氳了上千年。每逢金秋時節,一樹樹爭相怒放的桂花,讓南浦大地獨占秋色,處處沐浴花香。 桂花,獨占三秋壓群芳。浦城丹桂是一種常綠小喬木,是珍貴的觀賞植物,其花色橙紅至朱紅色,經加工后可食,且有健胃生津等功效。浦城丹桂,是綠化帶、行道樹的優良樹種之一;浦城丹桂糖茶,風味獨特,寓意吉祥,是待客和饋贈的佳品。
中華丹桂博覽園 吳丹/攝(資料圖片) 據專家考證,有關浦城與桂花的文字記載數不勝數。略窺浦城桂花栽培的史跡,1500多年前,南朝江淹在吳興(今浦城)為縣令時,在任三年留下不少詩賦,其中不乏吟詠桂花之作,稱南浦“愛有碧水丹山,珍木靈草”。“緩步遵汀渚,楊枻泛春瀾。竇至煙水流,綠緩桂涵丹。”在他眼里:“丹桂一葉舊,碧草從此空”。他卸任回京城后,還留下了“望古一凝思,留滯桂枝情。”的思桂情懷。 九牧“折桂嶺”的故事在民間流傳甚廣。此嶺為浦城縣梨嶺,古為福建出入中原要道。唐貞元初年,林藻和其弟林蘊一起進京趕考,兄弟在嶺頭題下姓名并各折桂一枝,立下必中的心愿。結果,林蘊于貞元四年明經及第,林藻也于貞元七年登進士。衣錦還鄉時,再經梨嶺,林藻在題名處再題詩一首:“曾向嶺頭題姓字,不穿楊葉不言歸。兄弟各折一枝桂,還向嶺頭聯影飛。”據《林氏宗譜·梨嶺登云記》記載,林藻領州牧后致信家中,憶當年過梨嶺的情景,要求兄弟們:“彼鵠彼鵠,睨在于堅,取乃心堅,得而獲福”。果然,林氏九人全部登科及第。
窗外桂花香 柳志勇/ 攝(資料圖片) 相傳,元末明初時,劉伯溫、宋濂、章溢、葉琛隱居在浦城富嶺匡山,并稱“匡山四賢”。他們都非常喜歡這里丹桂,每逢丹桂花開,他們一邊相邀賞桂,一邊吟詩作對。劉伯溫就曾在《上清詞》中寫道:“天上月,影悠悠,似鏡看看又似鉤。自是嫦娥甘寂寞,桂華相對度千秋。” 至明、清,種桂在浦城已相當普遍。清嘉慶《新修浦城縣志》特產卷有較詳細的記載:“木樨,邑有白、黃、紅諸色,其逐月花者名月桂。”并稱:“上有丹桂甚巨,數百年物也。中秋花開,滿城皆香,邑人視之為桂神。” 《浦城縣志》《浦城年鑒》均有記載,1989年,經浦城縣人大常委會會議確定,丹桂為浦城縣花;2007年1月,中國經濟林協會正式命名浦城縣為“中國丹桂之鄉”;2010年9月,浦城丹桂榮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稱號;2010年10月,浦城丹桂及系列食品在第三屆中國福建花王評選暨花卉精品展中榮獲中國福建“花王”稱號。 這些點點滴滴的記述,足見浦城種植桂花的歷史源遠流長。 文化為媒 天香云外飄 浦城踞八閩上游,山延兩脈,水注三江,屬于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生態環境良好。這樣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合桂花的生長繁殖,在村民的房前屋后,在田邊地頭、山麓河畔,都有丹桂常綠的身姿。
千年九龍桂 李宇倩/攝(資料圖片) 2007年9月,南京林業大學桂花研究中心對浦城桂花品種資源進行系統調查發現:浦城縣現有桂花品種20個,四季桂品種群2個,銀桂品種群14個,金桂品種群2個,丹桂品種群2個。其中“丹桂”“晨露”兩個品種獲得了木樨屬新品種國際登錄證書。“丹桂”榮獲“丹桂品種群優良新品種”證書,“晨露”榮獲“銀桂品種群新品種”證書。 浦城丹桂花朵大,花瓣厚,艷麗如丹,清香襲人,當地人常稱之為“木樨”。對她,浦城人有種特殊的情結。他們把這種情結融入“親親一杯木樨茶”的待客之道,世代相傳;融入詩歌、舞蹈、戲曲、字畫、剪紙、攝影等各種文藝作品,形成厚重獨特的丹桂文化。
桂花元素融入浦城民間剪紙(資料圖片) “親親一杯木樨茶,千年習俗養育了她…”一首《親親一杯木樨茶》唱出了浦城人民對丹桂的情有獨鐘,也道出了他們千百年來的好客之道。清梁恭辰在《蜜浸》中記載:“浦俗嫁女必用蜜浸果品,以多為貴,至少亦須數百瓶……婿家往往蜜浸之精粗,卜來婦之吉祥與否。”“浦城大小燕集,以及新正(正月)款客,新賓登門,無不需此。”客來敬茶,以茶示敬,以茶為禮,與吉祥、友善相連,成為了一種生活方式、一個民間習俗。用丹桂茶待客成為浦城人最高和最親的禮節,延續至今。古往今來,在浦城,每有貴客來訪,主人都會敬上一盅清香四溢的木樨茶,寓意清清吉吉、富貴呈祥。 氤氳著浦城厚重歷史文化之香的丹桂文化,是浦城的一張閃亮“名片”。歷屆縣委、縣政府以文化為媒,全力打造浦城丹桂品牌。近年來,浦城以丹桂為主題,涌現出許多優秀的文藝作品。贛劇《丹桂情》被評為福建省地方優秀劇目到北京匯報演出;《木樨花開》獲全省戲劇評比五項大獎;歌曲《親親一杯木樨茶》入選“構建和諧福建”征歌大賽十佳歌曲;邀請名家創作并演唱浦城縣歌《丹桂女孩》;創作《閩越風·丹桂情》民族風情晚會進行展演;以丹桂命名的各類元素出現,如丹桂河、丹桂大酒店、丹桂山莊、烏龍山桂花大觀園。開展以丹桂為主題的系列文化活動,邀請省文聯組織“丹桂采風”活動,通過省內外知名的文學、書畫、音樂、攝影愛好者前來采風創作,不少文人墨客在這里留下動人詩篇;開展民間剪紙大賽,一幅幅以“丹桂”為主題的作品,流向全國各地,有的遠涉重洋,深受海內外友人的喜愛;舉辦美食大賽,用“丹桂”點綴的風味美食,是山城人滿懷熱情的待客之道,更為節日增添著喜氣與吉祥。 文化就是軟實力,隨著文化因子的注入,浦城丹桂的香氣越飄越遠。 借梯登高 芳香更醇厚 在上海世博園、福州大學新校區、武夷新區南平大劇院門前,均可看見浦城丹桂挺拔驕人的身姿。昔日“養在深閨”的浦城桂花糖茶,如今也漂洋過海來到東南亞國家及我國的港澳臺等地區,她的香甜與吉祥寓意讓人難以忘懷。近年來,浦城丹桂漸漸形成特色產業并不斷發展壯大,通過借梯登高的方式,與南京林業大學、福建農林大學等高校進行縣校合作,完成了桂花品種普查、新品種引進、丹桂精油研發等,建設桂花博覽園等項目。全縣百畝以上連片種植達200片,售出苗木上億株,曾帶動一批種植戶脫貧致富。
浦城丹桂 為推動浦城丹桂產業發展,確保產業實現從初級加工、季節性生產向精細加工、常年生產轉化,向丹桂產業園開發、產業集群發展,浦城縣通過招商引資活動,大力引進有實力的企業,在現有企業生產的基礎上,擴大生產規模,增加加工產品品種,提高產品質量,提升產品附加值。 福建木樨園營養食品有限公司和福建浦城三葉食品有限公司,是浦城縣以丹桂元素進行食品加工的兩家企業,主要生產干桂花、桂花糕、桂花軟糖、桂花老姜紅糖、輕糖桂花蜜等產品。在這兩家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全縣桂花系列產品年產值近1億元。還有一家正在開發紅木樨系列化妝品的閩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以丹桂鮮花為原料的丹桂純露護膚品,其產品植物丹桂純露深受消費者喜愛。據了解,該公司原廠建在上海閔行區,因種植基地在浦城,下步準備遷回,鮮花年用量將達到100萬公斤,可有效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和解決當地就業等問題。
木樨茶沖泡(資料圖片) 浦城茶葉栽培歷史有1700多年,曾有“萬擔茶縣”的美譽,如何將優質茶葉與浦城丹桂有機結合,讓茶葉與丹桂共同飄香?成了不少制茶藝人研發的課題。國家一級評茶員、南平市技能大師、浦城丹桂茶制作技藝縣級非遺傳承人廖美蓉就在這方面付出不少努力。近年來,她依托福建省豐溢茶葉有限公司,帶著自己的研發團隊通過恢復窨花工藝,反復嘗試丹桂與巖茶、白茶、紅茶的比例,生產出帶著丹桂香的丹桂紅茶,并成功注冊“浦枝桂”“巖頂桂”兩個商標,在“浦城好茶進福州”“西安茶博會”等活動中大力推廣帶著濃濃地方特色的浦城茗茶。 同時,浦城縣還在發展丹桂旅游上持續發力。依托位于臨江鎮的中華桂花博覽園和位于水北街鎮的烏龍山桂花大觀園,繼續挖掘“千年九龍桂”等丹桂文化,規劃建設特色農莊休閑、精品農產品生產、紅色科教旅游體驗、徒步登山探險等系列項目,為游客提供一個生態農業和休閑旅游相結合的充滿樂趣的旅游體驗區,讓浦城丹桂的芳香更加醇厚。 圖片 (柳志勇 袁野 邱春靜)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