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八閩文化 厚植中華文明
| 2023-09-27 10:39:36??來源: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林文羿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福建文化源遠流長、豐富多彩,既承續了古代中原文化,又孕育了獨特的海洋文化,在不同文化交融中沉淀出八閩獨特文化。八閩文化將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福建文明的萌發傳承相結合,既承載了福建內在精神的蘊意,也打開了福建對外交流的窗口,是中華文明穿越時空,具有強大文化感召力、創造力、凝聚力的重要體現。植耕八閩歷史文化沃土,讓中華文明牢牢扎根八閩大地,對推動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凝心聚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意義重大。 八閩文化與中華文明是一脈相承的共同體。 在空間維度上,八閩文化是對中華文明的吸收弘揚。八閩文化突出中華文明的包容性。福建位居東南一隅,原始時期形成的別具海洋色彩的曇石山文化,曾深度影響周邊地區史前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戰國越人南遷,閩越文化形成。西漢起北民入閩,中原文化融入。明清侯官教職入臺,傳教儒學思想。近代海防先行,發展船政文化。憑借獨特的地理位置,歷史上的福建為華夏多元文化的集聚輻射之地,是中華多元文化和而不同、共生共融的生動展示。八閩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的和平性。福建負山抵海,瀕臨臺灣,自古就有“閩在海中”別稱,歷來存在經略海洋的傳統,唐宋后為海洋交通樞紐,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在這里開啟,鄭和下西洋在這里出發。一批批勤勞的閩地居民歷經航海建設南洋,以鄰為善、睦鄰友好的中華文明就此遠播東南亞地區。 在時間維度上,八閩文化是對中華文明的繼承發展。八閩文化見證中華文明的創新性。朱子專研儒學、承理學南傳;“閩劇始祖”曹學佺創研逗腔;嚴復創立侯官新學,開民智、新民德,彰顯中華文明推陳出新、開拓進取品格。八閩文化突顯中華文明的統一性。作為中華文明的子系統,八閩文化故事展現的家國情懷大大增強了民族團結奮斗偉力。閩東畬嫂舍子救曾志、閩西才溪紅色三兄弟從軍、戰斗在閩南大地的臺胞李克己等大大小小的故事,講述著八閩兒女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獨立、人民幸福的精神追求。八閩文化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地域特色,其中媽祖文化、功夫茶文化、閩戲文化承載中華千年文明,吸引成千上萬的海外僑胞、臺灣同胞返閩尋根訪祖,共同追尋中華文明記憶。 八閩文化是中華文明崛起的見證和縮影。 八閩文化為中華文明積蓄物質文明。作為福建人民精神結晶,八閩文化不僅代表著福建人民對勞動的理解與向往,同時激勵福建人民通過勞動改造物質世界。新時代八閩文化在引領并服務于人的過程中,不斷融入科技形成的文化產品、文化產業、文化資源,為福建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提供精神依靠和智慧儲備,進而創造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物質形態。 八閩文化為中華文明凝聚精神文明。習近平總書記在武夷山朱熹園考察時指出: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么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作為中華文明的具體形態,八閩文化既承載綿延千年而不絕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積淀了黨史事件多、紅色資源多、革命先輩多的紅色文化,更蘊藏著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以八閩文化為載體,巧妙運用福建人身邊具體且熟悉的文化元素呈現、解譯、“賦魅”中華文化理論,能幫助福建各地方人民清晰、直觀地理解中華文明內涵,激發深層次的情感締結,將個人理想與國家夢想相聯結,凝心聚力促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發展。 創新和傳承八閩文化助力中華文明建設的實現路徑。 發揮八閩文化浸潤功能,加強頂層設計,增強中華文明向心引領。新時代八閩文化發展應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把握歷史時局,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著眼未來時局,不斷滿足八閩人民對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增強福建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展現八閩文化生機活力,把握時代特征,促進中華文明創新發展。中華文明雖然在理念上具有普適性,但是要實現將抽象的理論轉化為通俗易懂的常識,離不開“土味兒”的文化元素。福建擁有豐富的文化和自然遺產資源,在推動遺產保護的同時應持續推進文化品牌建設,創新傳播方式,以數字福建建設推動八閩文化數字化,建立文化成果共享模式,將八閩文化抽象理論故事化、情境化、生動化,進而將福建故事、中華文明傳播到世界各地,向各國人民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增強中華文明認同。 (作者單位:福建江夏學院)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