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譜寫新時代海洋生態文明價值新篇章
| 2023-08-29 10:20:28??來源: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許勛恩 楊林香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21世紀是海洋世紀,加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海洋生態問題事關我國建設海洋強國,事關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能否如期實現。人類無節制地向海洋索取資源,從而獲取利益,這不僅對海洋造成損害,最終還對人類的生存造成威脅。海洋生態文明是持續、健康的海洋事業之基石。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必須增強對海洋生態文明建設重大價值的新認識。 ◆海洋生態文明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范式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現代化道路,打破了西方資本主導的現代化發展模式,展現了中國式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圖景。海洋生態文明建設通過生態保護和修復的方式來實現人海的和諧關系,為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新范式。 其一,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的國情所決定。我國的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建設14億多人口的現代化,環境容量有限、生態系統脆弱的基本國情,要整體邁入現代化社會,高消耗、高污染的模式是行不通的,資源環境的壓力不可承受。海洋是生命的搖籃,是資源的寶庫,陸地資源的短缺,向海洋進軍已成為大多數國家的戰略選擇,如何避免重蹈陸地發展的覆轍,唯有人海和諧共生才是明智之舉。 其二,對西方現代化模式的反思。現代化歸根到底是人的現代化,將生態問題回歸到民生問題。西方現代化充滿對大自然蔑視,其控制、征服、掠奪自然導致人與自然關系的敵視、異化、疏離。中國式現代化是一條超越西方國家“征服自然”現代化發展范式的人類現代化新道路。當前,海洋生態問題并不純然是海洋生態系統內部平衡關系的破缺,實質上更多的是人們在向海圖富過程中人與海洋關系的失衡所致。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落實到海洋生態文明建設領域,就是要實現人海和諧、建設人與海洋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新時代海洋生態文明建設要處理好人海關系,培育人海和諧的海洋生態意識,實現人類進步與海洋可持續的有機統一,走上人類富裕和海洋健康的現代化發展道路。 ◆海洋生態文明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生態文明,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人民美好生活的實現必然離不開美好的生態環境。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保障人民群眾的現實需要為導向,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將人民的美好幸福生活與建設美麗海洋密切結合起來,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一方面,解決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迫切要求。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綠水青山、碧海藍天、生態美景已經成為人民群眾的新需要、新期盼。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必須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大海洋生態環境的綜合治理,保護海洋環境,修復海洋生態,持續改善海洋環境質量,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對美麗海洋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另一方面,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工業化進程中,隨著人類對海洋過度開發,超載利用及大肆污染,海洋生態系統的自我調控與修復能力逐漸失效,海洋生態環境自然就失去了提供物質能量、創造經濟財富的能力,也就喪失了本來的生產力。這不僅阻礙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還造成了重大民生問題。新時代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堅持開發和保護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并舉,維護海洋自然再生能力,將人民的美好幸福生活與建設美麗海洋密切結合起來,為人民提供優美的海洋環境和優質的海洋生態產品,實現人民群眾對碧海藍天的向往。 ◆海洋生態文明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著力推動海洋經濟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是生產力理論的新發展,把“生態環境”與“生產力”結合起來,協調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系,要求在維護海洋生態平衡、保護海洋生態環境中發展經濟,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首先,生態生產力是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碧海銀珠也是金山銀山,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生態保護與自然修復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重要途徑,是催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落實到海洋領域,就是推動海洋經濟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海洋經濟發展模式,實現海洋生態與海洋經濟并肩發展。 其次,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綠色發展成為普遍形態的發展。我國仍是發展中國家,尚處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之中,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沒有根本改變,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任務艱巨,資源環境對發展的壓力越來越大。高質量發展要求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轉變海洋經濟發展方式,促進海洋產業轉型升級,推進綠色海洋科技不斷發展進步,實現新時代海洋經濟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海洋生態文明是拓展人類合作共贏的新空間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人類居住的這個藍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個孤島,而是被海洋聯結成了命運共同體,各國人民安危與共。”海洋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領域。海洋的和平安寧關乎世界各國安危和利益,需要共同維護,倍加珍惜。 一是全球海洋挑戰的迫切要求。海洋是萬物生命的搖籃,需要我們共同保護。海洋是全球資源的寶庫,需要我們共同開發。海洋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空間,需要我們共同管理。這意味著各國應當高度重視海洋關系的全球整體性和海洋治理的全球公共性。面對全球海洋生態環境挑戰,人類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海洋生態文明從全新視角闡釋了人類與海洋和諧共生的關系,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了中國方案,貢獻了中國智慧。 二是傳播好中國聲音的需要。人類面臨的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雙贏的世界性難題警示我們:如何直面生態危機,如何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海洋命運共同體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必然要求,昭示著海洋和平與繁榮的光明前景。保護好海洋是人類應當承擔的生態責任,海洋命運共同體為開展全球合作提供了新的空間和新的可能。 (作者分別為三明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福建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