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樹名木“老有所依”的浦城實踐
| 2023-08-22 09:49:44??來源: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立秋剛過,位于浦城縣臨江鎮水東村的“九龍桂”,張開樹冠,遮天蔽日,吸收陽光,為即將到來的花季蓄勢。9個巨大的分枝,宛如九條龍。 “樹齡1100多年了,這棵“九龍桂”每年還能開花。它是我們浦城丹桂的始祖,2013年12月被評為福建省丹桂樹王。”浦城縣林業局綠化辦主任徐興武說,對這棵樹王的保護,最主要是抗衰老。 古樹名木,不僅是珍貴的物種資源,還是見證歷史、探索自然的“活化石”,更承載著老百姓的鄉愁。 浦城是中國南方重點林區縣,“中國丹桂之鄉”“中國油茶之鄉”,森林覆蓋率達76.99%。當地至今仍留存著216個古樹群落,7491株古樹名木。除了“九龍桂”,位于水北街鎮翁村村的閩楠被評為福建省閩楠樹王。 這些古樹名木由于種類和數量多,且散落遍布山野,保護難度極大。如何讓它們持續煥發生命力? 為古樹建“個體檔案”,配“專職護衛”,請“私人醫生”……近年來,浦城探索多舉措讓古樹名木“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被村民重點保護的“九龍桂” 吳旭濤/攝 建“個體檔案” 踏遍浦城的山山水水,為一棵棵古樹名木“健康診斷”“建檔立卡”……這是浦城縣林長辦專職副主任、高級工程師汪夜印和團隊成員長期堅持的工作。 “相傳古時候,在一個桂花盛開的夜晚,嫦娥與七仙女每人折一桂枝飛往人間,途經浦城時順手將桂枝插到地上。仙女歸月去,月桂人間落,便有了如今的‘九龍桂’……” 汪夜印翻開厚重的《福建浦城古樹名木》一書,一株株景觀優美、樹形奇特、歷史悠久的古樹名木映入眼簾,將位于臨江鎮水東村的“九龍桂”的傳說故事娓娓道來。 “九龍桂”,恰如其名,九枝虬枝蒼勁有力猶如蒼龍,每逢花期,橙紅色的花朵綴滿枝頭,散發出一陣陣迷人的芳香,游客紛紛慕名前來賞花、寫生、拍攝。 “‘九龍桂’,為浦城丹桂,木樨科木樨屬,胸圍440cm,樹高16m,冠幅18m×18m,樹齡約1100年,2013年12月被評為福建省丹桂樹王。”汪夜印說,星移斗轉,滄海桑田,浦城因其地理和氣候優勢,至今仍保留著古樹名木7491株,其中,千年以上散生古樹24株。 作為林業大縣,浦城素來有保護樹木的傳統。為了摸清古樹資源家底,早在1996年,浦城縣政府就第一次公布掛牌保護了16科25屬28種1096株古樹名木,并搶救性保護了九牧鎮中墩村紅豆杉、渭潭村銀杏王等一批瀕臨死亡的古樹名木。2012年,該縣又組織開展了第二次古樹名木普查,工作人員翻山越嶺,探訪散布在村口院落、田間地頭、密林深處的珍貴古樹。此次普查,新增了13科36屬55種6395株古樹名木。 這之后,工作人員常態化地巡山、調查、保護。還把數據信息整合到省智慧林業平臺,在賦予每一株古樹“身份證號”的同時,一樹一檔地建立起了“個體檔案”。 “位于石陂鎮梨嶺村的水松古樹群,對于研究杉科植物的系統發育、古植物學等都有重要科研價值;在寺廟、宗祠、學堂中發現普遍栽有羅漢松,對于了解當地歷史文化也具有一定意義。”汪夜印說,為古樹名木建立“個體檔案”,對于研究其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生態價值和科研價值等具有重要作用。 為了講好古樹的故事,近年來,浦城還組織編輯出版《福建浦城古樹名木》一書,收錄了24個景觀優美的古樹群和132株(29科57屬70種)具有代表性的古樹。除了珍貴的資料,書中還有古樹的民間故事,圖文并茂地展現了當地銀杏、水松、南方紅豆杉、香榧、紅豆樹、閩楠、丹桂、樟樹等古樹名木的風采。 “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很多樹木只覺得眼熟,似曾相識,卻不知道學名是什么,根、莖、葉、果有什么作用。這本書,就像是個小型‘生態文化知識庫’,不僅進行了科普,生動的傳說和故事也更增添了閱讀的趣味性。”汪夜印說。 配“專職護衛” “黃源嶺背為保留庇蔭,禁止砍柴,違者罰銀一兩,留存眾用。” 在浦城縣濠村鄉后濠村,一塊始立于明朝崇禎年間的石碑,與當地村民一同守護了古樹群數百年。 這里,南方紅豆杉、銀杏、閩楠等117株平均樹齡260年以上的古樹虬枝飄逸、郁郁蔥蔥,成為浦城珍稀樹種最多、林相最完整,綠化、美化、彩化兼備的“最美古樹群”。 在浦城,處處都有村民代代守護古樹的感人故事。 該縣境內的匡山國家森林公園,擁有近4萬畝原始森林,百年以上的南方紅豆杉、香榧等珍稀古樹比比皆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位于匡山腹地的富嶺鎮雙同村是出了名的“窮村”,窮怕了的當地人,向森林掄起刀斧,家家戶戶幾乎都建起炭窯,周邊的森林變成一片片禿山。當時,剛剛回到家鄉當上護林員的李仕銀認識到,一定要讓大家放下刀斧,保住子孫后代的飯碗! 然而,在那個年代,轉變思想觀念,守住森林資源,卻并不容易。于是,他從自己開始做起,帶著村“兩委”干部上山把自家兄弟的炭窯全砸掉。為了這事,幾個兄弟一年多都沒跟他來往。隨后,他挨家挨戶地做村民的動員工作,山上的炭窯慢慢熄了火。 為繼續保護這一方綠水青山,當上村主任后,他要求村“兩委”主干以身作則,嚴格禁止賣山賣樹砍樹,并設置專職護林員,組建黨員巡山隊和撲火隊,完善森林管護隊伍和制度。同時,他們還挨家挨戶上門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發動村民上山護林,抓住不少砍樹的竊賊。他從1996年至今任村支書兼村主任,帶領黨員干部努力守護古樹,雙同村的自然資源也得到很好的保護。 “我們村里有100多棵很高、冠幅很大的野生酸棗樹,有的樹齡甚至達上百年。1990年,有個木碗廠老板找來,提出想用7000元買下這些酸棗樹。”李仕銀說,在當時,7000元可是一筆“巨款”。“可酸棗樹生長困難,很多長到碗口大就干枯了,100多棵都能長到這樣大很不容易。這些酸棗樹是我們和子孫后代的財富,而錢花掉就沒有了。”李仕銀說。那些年,他們不僅經受住“巨款”的誘惑,保住了這百余棵野生酸棗樹,還阻止村委會以8000元的價格賣掉千年香榧樹…… 像這樣被李仕銀等人保護下來的大樹、古樹,在匡山還有很多。如今,這些寶貴的資源不僅被完好地保留了下來,更讓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 這幾年,依托眾多自然、人文資源,雙同村也成為遠近聞名的旅游村,每逢節假日,旅游、用餐、住宿的游客絡繹不絕,酸棗糕、高山茶葉、楊梅酒等土特產品供不應求。 “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大家的保護意識也越來越強,自發巡山、護林、保護古樹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汪夜印說,如今,全縣有專職護林員349人,他們行走在山水之間,就像“專職護衛”一樣默默守護著青山、古樹。 “今年,針對偏遠山區存在被破壞風險的古樹名木,我們還采取了植入芯片的方式24小時強化跟蹤保護。目前,首批已確定南方紅豆杉、閩楠、羅漢松等100余棵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古樹名木進行植入芯片保護。”浦城縣公安局副局長李綱說,當古樹名木發生移動時,系統將會自動報警,工作人員即可通過后臺馬上進行定位跟蹤,及時處置。 “近期,我們也協調了縣林業、供電等單位共20架無人機,對匡山國家森林公園、樟元山森林公園及古樹名木群落等重點生態部位開展無人機3D建模。”李綱說,依托生態警務中心引進大疆無人機“司空”云平臺,實現飛行數據存儲、3D制圖建模、數據比對分析、數據資源共享等功能,為開展無人機生態巡查和打擊涉生態領域違法犯罪提供技術支撐。 請“私人醫生” 古樹,是活著的歷史,但樹齡越大,越容易生病,需要“私人醫生”的專業守護。 “九龍桂”是浦城最有代表性的丹桂樹,也一直是重點保護對象。但像人一樣,古樹難免會衰老,呼吸、營養跟不上。幾年前,它就出現了生長衰退、持續落葉等問題。 “抗衰老是我們持續對‘九龍桂’的治療方案。縣、鎮兩級一發現情況,及時組織林業專家會診,對樹周、冠下環境進行治理,撤除硬化設施,換上新土。與此同時,采伐、移植周邊影響‘九龍桂’生長的毛竹和小丹桂樹等,創造利于古樹光合作用、排水、透風透氣的生長環境,并借助空中噴灑藥物方式進行病蟲害防治。”徐興武介紹說,如今,專家把養護重點放在了“治未病”上,“一樹一策”開出復壯“藥方”,并通過常年跟蹤、觀察,及時預防病蟲害,促進樹體恢復生長。 和“九龍桂”一樣,近年來,仙陽鎮管九村古樟樹、石陂鎮布墩村千年樟、永興鎮珠山村臥龍樟等一批古樹名木,也在“私人醫生”定制的“一樹一策”復壯措施中重新煥發生機,真正享受到“老有所養”“病有所醫”。 近日,記者來到浦城縣山下鄉水門村,“看望”一棵正處在“搶救”階段的千年苦櫧樹。山下鄉林業工作站站長陳興平站在大樹下,向我們詳細講解了這棵古樹的“救治”情況。 “苦櫧屬于殼斗科錐屬,是常綠喬木,喜光,喜深厚濕潤土壤,通常生長在海拔200到1000米的山林中,它的果實是堅果,味道有點苦,可以做成苦櫧粉、苦櫧豆腐等美食,是農村孩子走到哪兒都會時常惦記著的味道。”他說,水門村這棵苦櫧樹胸圍8米,樹高達14米,樹齡大約有1000年,是國家一級保護古樹。陪伴、守護著一代又一代村民的它,近年來卻陸續出現主干劈裂、枯枝、樹洞,以及基部樹心較大面積腐爛等問題。 留住古樹,既是留住珍貴自然遺產,更是留住鄉愁。不久前,村民看到陪伴自己成長的古樹漸趨衰弱,就向林業工作站求助。相關部門和水門村快速制定保護方案。 “這棵古樹一側被切割,緊靠的建筑物減弱了根系透氣及營養物質的吸收。”陳興平說,古樹周邊的硬化地,影響了它的“呼吸”。因此,他們首先對古樹周圍的水泥建筑物進行撤除清理,然后回填土方,確保樹根透氣及營養吸收,防止樹根繼續腐爛壞死。 緊接著,他們找來專業的“私人醫生”團隊,為其“量身定制”了保護復壯方案。“下一步,專業人員將修剪枯枝,對切口進行殺菌消毒、涂抹傷口愈合劑,用彈性樹洞修補技術修補腐爛劈裂的樹干和內部中空的主干,避免雨水和病蟲害侵入加速樹干腐爛。”陳興平說,由于這株古樹周邊地被、雜灌木較多,會與古樹爭奪生長所需要的養分,所以還將進一步對四周的雜灌木進行清理,追施有機肥。 “千姿百態的古樹名木是自然的見證,是綠色的文物和‘活化石’,只有讓大家真正認識、了解了古樹名木,才能更好地喚醒各界的保護意識。”浦城縣林業局副局長王建斌說。 近年來,浦城縣在加強和規范古樹名木日常管護的同時,還鼓勵挖掘和提煉古樹名木的生態景觀和歷史人文價值。比如,建設古樹主題公園,推出特色古樹群游覽路線,設立有聲古樹名木保護牌,開展形式多樣的宣教、普法活動等,同時加強部門聯動合力保護,提升群眾對古樹名木保護的知曉度和參與度,在大家心中播撒生態文明的種子,讓保護古樹名木蔚然成風。(劉國軍 吳旭濤 袁野 邱春靜)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