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北傳統文化受青睞
| 2023-08-07 16:21:09??來源:閩北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本報廈門訊(記者 嚴嵐 文/攝)8月4日至7日,第十四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簡稱“海峽兩岸文博會”)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舉行,來自五湖四海的文化企業和文化愛好者歡聚一堂。 “原來真正的點茶是這樣的,感覺和電視劇里的不太一樣。”文博會上,南平館里的點茶表演、雕版印刷體驗等項目頗受青睞。游客們來到體驗區,或駐足觀看,或親自體驗,亦或與非遺傳承人交談,深入了解閩北的茶文化、建盞文化、朱子文化等。 “經過這么多年的積累,我們的點茶文化、建盞文化正在一步步地走出南平。我能明顯感受到,游客從最開始的走馬觀花,逐漸轉變到主動了解甚至上手體驗。”建陽區點茶協會副會長倪秉霞已經連續參加了三屆的海峽兩岸文博會。 來自泉州的游客鄭志鵬是一名古玩收藏愛好者,前幾天與家人到廈門旅游,適逢海峽兩岸文博會舉辦,便特地到南平館參觀。“作為黑瓷的代表,建盞在瓷器領域里是獨特的存在,無論是它的工藝還是成品都十分吸引人。”鄭志鵬表示,平日里他除了收藏建盞名家作品,還熱衷于收藏古建盞的殘片等,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建盞,他還查閱許多資料,了解與建盞相關的茶文化。“這次來南平館遇到了好幾位傳承建盞燒制技藝的師傅,和他們聊天,讓我對南平的建盞文化、茶文化以及宋代的歷史有了更加廣泛而深入的了解,收獲非常大。” 在本屆海峽兩岸文博會上,與鄭志鵬一樣喜愛建盞的游客不在少數,建盞展示區內不時傳來交流討論的聲音,許多游客或客商會拿起架子上的建盞,與建盞制作者聊一聊建盞文化,或在制作者的指導下借助手電筒等工具觀賞建盞。 如今,海峽兩岸文博會已逐漸成為閩北傳統文化的輸出窗口,逐漸成為外地文化愛好者了解南平、走近南平的窗口。 “我是第一次參加文博會,希望能夠有更多機會展示大口窯的青白瓷,宣傳展示這項傳統技藝。”浦城大口窯青白瓷制作技藝縣級代表性傳承人熊文杰告訴記者,此次他們不僅在南平館設有展位,還在福建非遺主題展區展示代表作品。在這些代表作品中,既有人物造型的瓷器塑像,也有花瓶、茶盞、茶罐、香爐等生活中常見的器皿或器具。“大口窯青白瓷的特點是清如水、白如玉、薄如紙、聲如磬,兼具使用價值和觀賞價值。”熊文杰說,大口窯青白瓷是浦城瓷業歷史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希望通過海峽兩岸文博會,讓更多人喜歡上大口窯青白瓷,喜歡上浦城。 為讓游客更好地了解茶洋窯,延平區茶洋窯陶瓷協會會長張建忠特意在展位上準備了高倍放大鏡。“在高倍放大鏡下,許多游客都驚嘆茶洋窯器具的紋路之美。”張建忠說,海峽兩岸文博會這一文化交流平臺有利于延平茶洋窯文化的傳播,有利于茶洋窯知名度的提升。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