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村里“再就業” 直播成為“新農活”
| 2023-08-04 10:41:31??來源:浦城新聞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近日,走進浦城縣山下鄉小溪村一片蒼翠幽靜的竹林里,一棵棵竹蓀破“殼”而出,潔白的“紗裙”次第舒展,幾臺手機固定在林間,“85”后夫妻李福英和愛人占程彬一邊使用延時攝影記錄下竹蓀開傘的美麗瞬間,一邊拍攝采摘竹蓀、管護竹林的視頻,為當天抖音賬號更新積攢新素材。
李福英夫婦一邊采摘一邊拍攝視頻 “很多人沒見過竹蓀,看到我們的視頻覺得很新奇,就會下單買點嘗嘗。今天凌晨三點我剛下播,還接到一單寄往加拿大的訂單呢!”李福英笑著說,互聯網打破了時間和地域的界限,讓大家隨時能通過直播和短視頻,看到家鄉的農產品、嘗到山里的“家鄉味”。 曾經,李福英和占程彬也漂泊在外,不時惦念著“家鄉味”。“我們之前在外面也是從事和互聯網有關的工作,后來生二胎回來休養,偶爾發一點記錄鄉村生活的短視頻到各短視頻平臺,點擊量還挺高。”李福英說,山下鄉有5萬多畝的竹林,素有“竹海筍鄉”的美譽,自家也有百來畝竹林,筍、竹素來是主要經濟來源。2019年,她在抖音平臺注冊了“鄉村福英”的賬號,并在當年3月底開始分享公公婆婆上山挖筍、剝筍、做筍干的視頻。原生態的自然環境,老人嫻熟的技巧,不僅帶來了流量,更帶來了無限商機。“每一條視頻下面,都會有人問購買方式和聯系方式,問的人多了,我們也開始慢慢琢磨怎么在抖音上開店鋪。”李福英說,山里人“靠山吃山”,每個季節,她都會及時更新家中應季的農產品,隨著粉絲量逐漸增加,自家的筍干、竹蓀等供不應求,于是,夫妻二人走進村民家中,與幾家制作講究、品質優良的農戶達成了合作。“多虧了福英兩夫妻,去年幫我賣了五六百斤的竹蓀,真是我們山里人的‘福音’吶!”家住山下鄉水門村的王大哥對李福英夫婦贊不絕口,他說,過去,村里的農產品一般都是等商販上門收購,故意挑刺、壓低價格的事情時有發生,如今,“鄉村福英”通過網絡就把農產品賣到山外,對村民來說,不僅銷售更方便了,價格也很實在。
李福英在竹林里采摘竹蓀 當手機成為了“新農具”,直播變成了“新農活”,找上門來的村民也越來越多。“現在大家來,會熱情地喊我們‘主播’‘網紅’,對我們來說,從事這項工作,能幫大家把農產品賣出去,我們也挺有成就感的。”李福英說,賣農產品,把控質量是第一關,對于品質不過關的農產品,他們會婉言拒絕,而對于品質好的農產品,有時,他們也會寧愿花略高于一般收購價的價格去收貨,確保把放心農產品送到粉絲朋友們手中。 “在這幾年的發展中,我們在家‘再就業’的收入比外出打工更高,而且不僅能照顧老人,還能陪孩子讀書,直播這項‘新農活’,也挺好的。”李福英說,去年,她的營業額達到了200萬元,這也更堅定了她繼續在鄉村發展的信心。 作為在農村成長起來的電商人才,這幾年,也陸續有人來找李福英夫婦學習,每次,他們都會耐心將自己通過多年學習和實踐總結出的如何擺臺設計,如何拍攝、剪輯視頻,如何掌握帶貨話術等進行分享,同時,針對農村年輕人普遍外出,他們也鼓勵留守在農村的中老年人勇敢地面對鏡頭,打破“主播”只能年輕人干的觀念,為增收致富開辟新路徑。 “沒賣貨的時候,我們也會到山里逛一逛,通過直播和粉絲們聊一聊農村的新鮮事,也把咱們的好山好水好風光呈現給廣大粉絲。”李福英說,只有以誠相待,粉絲才會把“主播”當朋友看待,才能對產品更加信任。據了解,近期,他們還打算在竹山上打造一個具有閩北鄉村特色,“原汁原味”的直播間,也希望能吸引更多有志于從事電商行業的“主播”們一起繼續成長,為推動山貨“出山”,帶動村民增收,助力鄉村產業振興,貢獻青春力量。(邱春靜 連麗云 江舜柏 王睿欽)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