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 2023-07-11 10:46:59??來源: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指出,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共同努力創造能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個重大論斷的提出,表明我們黨對中國道路、理論、制度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推進文化創新的自覺性達到了新高度。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加強黨的領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共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必須加強黨的領導。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現代化,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現代文明。黨的領導直接關系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根本方向、前途命運、最終成敗。黨的領導決定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根本性質。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過程中,黨的領導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只有加強黨的領導,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才能不迷失方向,才能激發創造活力,才能凝聚磅礴力量,才能把各項戰略部署落到實處,譜寫當代華章。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堅持科學指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黨堅定信仰信念、把握歷史主動的根本所在。”實踐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是指引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科學指南。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在解決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不斷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的過程中推進的,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必須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筑牢文化根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植根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其中蘊含的文明精華,具有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的重要體現,同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既是賡續歷史文脈的根本路徑,也是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旨歸,必須著眼于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第二個結合”,聚焦中華文明突出的連續性和創新性,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對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寶庫進行全面挖掘,用馬克思主義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優秀因子并賦予新的時代內涵,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堅定道路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這是我們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得出的規律性的認識,是我們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克服千難萬險取得的寶貴成果。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道不變、志不改,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既不能刻舟求劍、封閉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要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彰顯世界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取向。”中華文明突出的統一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各民族文化融為一體、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決定了國土不可分、國家不可亂、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斷的共同信念,決定了國家統一永遠是中國核心利益的核心,決定了一個堅強統一的國家是各族人民的命運所系。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堅持國家統一,維護民族核心利益,但這并不意味著自我封閉和孤立。相反,中華文明突出的包容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開放胸懷,能夠以海納百川的開放胸襟,學習和借鑒人類社會一切優秀文明成果。中華文明突出的和平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決定了中國不斷追求文明交流互鑒而不搞文化霸權,決定了中國不會把自己的價值觀念與政治體制強加于人,決定了中國堅持合作、不搞對抗,決不搞“黨同伐異”的小圈子。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李海星 作者為中共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副校(院)長、教授]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