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推進新發展階段新福建建設
| 2023-03-14 10:26:58??來源: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李鴻階 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未來五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目標任務。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2023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必須把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作為最緊要任務,進一步凸顯了高質量推進新發展階段新福建建設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準確把握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義 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刻闡述了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意義、基本要求和實現路徑,并對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進行了全面系統部署,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創新性和實踐性。 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三個維度的有機統一。高質量發展蘊含著豐富的內在邏輯內涵。從歷史維度看,高質量發展是我們黨在推動經濟社會建設不斷向高級形態邁進過程中形成的;從實踐維度看,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從理論維度看,高質量發展是我們黨把握發展規律的重大理論創新。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保障。高質量發展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體現了新發展理念的要求,適應我國新發展階段的客觀需要,能夠有效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結構性、周期性和體制性問題,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平穩發展,有序引領消費轉型升級,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實現育先機、開新局。 高質量發展是遵循科學路徑的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著力構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產業鏈供應鏈,掌握產業鏈關鍵環節主導權,能夠實現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不斷優化區域產業布局,提升經濟增長的新動能新優勢,增強經濟發展的韌性、質量效益和全要素生產率。 高質量發展是實現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的發展。遵循產業轉型升級內在規律,促進經濟規模、速度、范圍等方面的合理增長,優化提升經濟發展的動力結構,能夠充分挖掘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實現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協調性、整體性和有效性,保持長期向好趨勢不變,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高質量推進新發展階段新福建建設具備了良好基礎 黨的二十大報告集中體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對發展理念的新認識,全面系統性回答了中國應該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這個重大命題,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當前,高質量推進新發展階段新福建建設具備了良好基礎。 綜合實力顯著提升。2022年福建地區生產總值居全國第八位,增長速度并列全國第一,經濟強省地位進一步鞏固。近年來,福建基礎設施日臻完善,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步增長,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進出口總額增速穩定,經濟“含金量”明顯提升,為全方位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產業結構日趨合理化,制造業綜合實力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現代服務業提速提效。經濟發展新動能釋放,工業增加值總量居全國第六位,數字經濟、海洋經濟、綠色經濟、文旅經濟成為新增長極,產品市場占有率和國際競爭力增強。 經濟活力釋放動能。制度型開放不斷深化,多區疊加政策效應凸顯,要素資源市場配置效率明顯提升。積極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推進實施RCEP措施,僑力資源優勢有效發揮,金磚基地、海絲中央法務區等建設穩步推進,外貿外資實現量質齊升,經濟發展潛能和空間不斷拓展。 生活品質穩步提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全省超七成財政支出投向民生社會事業,民生福祉扎實增進,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居民主要健康指標保持全國前列。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我省是唯一所有設區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都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省份,群眾幸福感增強。 城鄉融合發展提速。協同推進鄉村振興、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戰略,統籌實施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綠水青山“顏”“值”同升,生態文明指數位居全國第一。城鄉融合發展提速,全省城鎮化率超過70%,城市環境更加宜居、韌性、智慧,80%以上的行政村成為“綠盈鄉村”。 閩臺融合接續推進。堅持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落實同等待遇,保障臺胞臺企合法權益,對臺品牌效應日益彰顯。2022年福建新設的臺資企業戶數、實際利用臺資金額均居全國首位,62家臺灣百大企業在閩直接投資布局,6個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連續包攬國家綜合評價前六名,閩臺融合發展邁上新臺階。 ◆高質量推進新發展階段新福建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質量發展不能只是一句口號,更不是局限于經濟領域。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指出,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各領域都要體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要增強高質量發展的行動自覺,加快推進新發展階段新福建建設。 打造富強福建。以發展實體經濟為著力點,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促進產業有序銜接,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著力完善新型基礎設施體系,全面做強支柱產業,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深化新時代山海合作,高水平打造福州、廈漳泉雙“都市圈”,建設全域生態旅游省,帶動閩東北、閩西南協同發展區發展。 打造創新福建。堅持創新引領發展,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有效破解高質量發展的“卡點瓶頸”,為新發展階段新福建建設提供支撐。完善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持續推進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充分發揮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集聚效應。實施創新驅動政策,優化科技創新生態體系,強化高端人才培養引進,推進建設海峽科技創新中心,加快建設高水平創新型省份。 打造活力福建。堅持以改革為先導,強化制度型開放,高水平建設創新平臺,進一步挖潛和釋放經濟增長潛能。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加快建設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節點、重要通道,全面提升福建國際產業分工體系地位。持續釋放多區疊加效應,充分發揮僑臺資源和閩港閩澳合作優勢,高質量建設“海絲”核心區、金磚創新基地和自貿試驗區,加快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 打造幸福福建。我省各地資源稟賦、發展環境和經濟條件有別,城市與鄉村、沿海與山區、產業發展區與生態保護區差異性大。要因地制宜、揚長補短,促進城鄉區域共建共享,不斷優化城鎮化空間布局和形態。要辦好惠民實事,加快構建與經濟增長相適應的居民收入增長機制,積極拓寬增收渠道,不斷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促進共同富裕,使發展成果更好惠及全體人民,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打造美麗福建。清新、生態、綠色是福建的金字招牌和亮麗名片,美麗福建的鮮明底色。深化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一體統籌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提升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拓寬“兩山”轉化路徑,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積極探索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加快建設美麗城市、美麗鄉村、美麗河湖、美麗海灣、美麗園區,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讓綠水青山永遠成為福建的驕傲。 打造平安福建。平安是“福”,是人民群眾的最樸素愿望。統籌發展與安全,有效防范和化解重大風險,著力提升防災減災救災水平和重大突發公共事件處置保障能力。提升社會治理效能,一體推進法治福建、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持續完善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加快實現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形成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作者為福建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福建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