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走全過程人民民主發展道路
| 2023-02-15 09:26:46??來源: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陸開錦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作了全面系統的闡述,指出:“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報告還從加強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全面發展協商民主、積極發展基層民主、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等方面,對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作出戰略部署,在理論上具有極大的創新價值,在實踐中具有巨大的現實意義。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 民主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民主方式的選擇,又與一個國家的文化傳統、發展水平、社會結構有一定的關系。中國實行的是全過程人民民主,體現的是人民的全員參與和全程參與,突顯了人民的主體地位,保證了人民的民主權利。 全過程人民民主,體現在主體上,是包含全體人民在內的民主。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作為一種特定內容的政治概念,在現階段,具有最大的包容性和覆蓋面,一切贊成、擁護和參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人們都屬于人民的范疇,包括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人民既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參與者,也是民主成果的享受者,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屬性。 全過程人民民主體現在具體實現方式上,最主要的是兩種政治制度,一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二是政治協商制度,這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前者主要體現為選舉民主,后者主要體現為協商民主,兩者相互補充、相得益彰,保證了我國人民在選舉投票后的日常政治生活中,仍有廣泛持久深入參與的權利。除了這兩種主要形式,全過程人民民主還有其他具體的實現方式,比如黨政部門重要政策的出臺,都是通過大量的、深入的調查研究,廣泛地征求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這同樣是集中民意、體現民主的要求。 全過程人民民主,體現在具體程序上,人民有全程參與和具體實踐的路徑。決策前,有知情明政、民主表達的渠道;執行中,有民主參與、民主管理的權利;決策后,有民主監督、民主評議的方式。這也就意味著,全過程人民民主不是個別的、零碎的民主,而是系統的、完整的民主;不是間歇性的、一次性的民主,而是全過程的、全流程的民主;不是表面的、形式化的民主,而是實在的、有實質內容的民主。無論就廣度和深度來講,還是從制度設計到具體實踐來看,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最接近,也最體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的本質。 ◆全過程人民民主克服了西式民主存在的一系列弊端,具有巨大的制度優勢 現在世界上許多國家采取的是西式黨爭民主,即多黨競爭、輪流坐莊、三權分立那一套。但經過數十年甚至數百年的實踐,因為實行這種所謂的民主而真正發達起來的國家很少。即便在西歐和美國,現在問題也逐步暴露出來了。 一是施政行為短期化,導致政策不可持續,國家長遠發展難以有效推進。西式民主的政黨和政客往往都是從選舉角度出發,沒有長遠治理國家的手段和思路,四到五年的選舉周期,讓政黨疲于應付選舉,很多政策在選舉年無法實施。在野黨對執政黨的決策為反對而反對,國家發展難有長遠規劃。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對國家發展能夠作出長遠規劃,政策可持續得到有力執行,保證了目標的可實現。 二是加劇社會不穩定性,導致社會撕裂,甚至國家分裂。西方政黨只是代表某部分人的利益(階級利益、民族利益、區域利益或集團利益)。為了平衡矛盾、化解糾紛,只能采取相互競爭、輪流坐莊的做法。這種競爭往往帶來社會的撕裂。在一些落后國家,由于宗教、地域、語言等政治亞文化的存在,更容易引發政治沖突和社會動蕩。中國實行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可以有效地避免這種狀況的發生。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證明了我們制度的優越性。 三是政客重諾輕踐,導致民生赤字,民粹主義抬頭。為討好選民撈取選票,很多西方政客選舉時過度承諾,導致政府福利開支過大,財政無法承擔。西歐長期以來實行的所謂福利主義政策,導致整個社會缺乏活力。全過程人民民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既注重人民的眼前利益、個體利益,更注重全局利益、長遠利益,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可以找到兩者之間的最佳平衡點。 四是選舉過程容易被操控,導致選舉喪失公正性。選舉是極復雜的政治過程。西式黨爭選舉,表面上看公開透明,但政黨偏見往往使事物判斷失去客觀性和公正性,加上民族、宗教、地域利益等因素摻雜其間,使得選舉過程更為復雜、矛盾更多。而全過程人民民主,因為有中國共產黨的有力領導,可以避免權力被個別利益集團操控的現象。 五是國家能力弱化,陷入治理無效或低效的境況。采用西式黨爭民主的國家,難以形成穩固有力的領導集團,存在決策效率低下的問題,無法應對突發性的重大危機,產生治理失效、國家失能的弊端。“中國之治”與“西方之亂”形成鮮明對比,為世界上那些渴望發展又想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全過程人民民主發展道路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一切脫離人民的理論都是蒼白無力的,一切不為人民造福的理論都是沒有生命力的”。理論如此,制度更是如此。一種好的制度一定是能夠帶來政治安定、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干部廉潔、辦事高效,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同時國家的獨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能得到有效維護。從民主的角度來講,最重要的是,人民能夠順暢地表達利益訴求,執政者能及時而有效地回應,并制定出有效的政策舉措,不斷地滿足人民的合理訴求。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符合中國國情、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好制度。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載體。憲法規定,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憲法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原則,人民代表大會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國家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通過密切聯系群眾,整合群眾利益表達,保障人民民主權利,激發人民創造活力,是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有效制度。 協商民主是實踐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中獨特的、獨有的、獨到的形式,源自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天下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異等優秀傳統文化,構成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協作為最廣泛的統一戰線組織,不僅使中國大陸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各黨派、各階層、各界別代表人士得以參與國家政治生活,享有行使人民民主的權利,而且能夠吸收生活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的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的代表,享有與祖國大陸人民一樣的參政議政的民主權利。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由眾人商量,通過充分協商尋求最大公約數廣泛凝聚共識,既尊重多數人的意愿,又照顧少數人的合理需求,求同存異、聚同化異,協商的過程就是人民當家作主的過程。 從政黨制度角度來講,政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的機構,是從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新型政黨制度,對人類政治文明是一個重大貢獻。一是政協是由各黨派和社會各界別構成的,可以廣泛代表各方面的利益和訴求;二是能夠把各方面的人士緊密團結起來,為著共同目標而奮斗;三是通過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的安排,集中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推動決策科學化。 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發展,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也離不開社會主義法治的保障,它是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三者相互配合、相輔相成,這是區別于西式民主最重要的特征。其中黨的領導是最根本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發展的最重要保證。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它不僅從法律制度和程序上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也從法律制度和程序上保證黨長期執政。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民主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始終不渝堅持的重要理念”。經過百年來的奮斗、犧牲與探索,中國共產黨人已經找到了一條超越西式民主的發展道路,正在創造人類文明的一種新形態。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民主政治發展充滿了信心! (作者為省政協黨組成員、秘書長)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