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
| 2023-02-07 16:08:06??來源: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傅慧芳 潘勝楠 黨的二十大報告將“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作為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莊嚴歷史責任加以強調,并指出“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黨堅定信仰信念、把握歷史主動的根本所在”,這一全新論斷不僅揭示了黨百余年來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深刻啟示,深化了對堅持理論創新寶貴歷史經驗的規律性認識,更聚焦當代世界之變、時代之變和歷史之變,明確提出了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重大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趕考之路上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是一個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篤行真理的歷史過程。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馬克思主義的中國篇章是中國共產黨人依靠自身力量實踐出來的,貫穿其中的一個基本點就是中國的問題必須從中國基本國情出發,由中國人自己來解答。”當前,我國正經歷人類歷史上最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治國理政考驗之大前所未有,要把握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持續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讓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展現出更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 ◆鞏固思想基礎,堅持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 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總鑰匙”。在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緊密結合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和實踐的新要求,創立了以“十個明確”“十四個堅持”和“十三個方面成就”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構建起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最新理論形態。黨的二十大報告從六個方面系統凝練概括貫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深刻揭示了這一思想的理論品格和鮮明特質,明確了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必須始終遵循的基本原則。 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續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要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增強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和引領時代的自覺性和堅定性,特別是堅持和鞏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黨和國家事業中的指導地位,推動全黨全社會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要把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同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貫通起來,同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結合起來,充分運用系統思維、戰略思維和辯證思維,系統理解和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蘊含的根本政治立場、徹底理論品格、獨有精神氣質與科學思想方法。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科學、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全面加強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理化闡釋,以學術基礎、實踐導向、國際視野、歷史比較為著力點深化研究,形成具有原創性、時代性、系統性的高質量研究成果,努力開拓學術研究新格局。要持續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與“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緊密聯系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聯系我國深化改革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有效應對重大風險挑戰的具體實踐,聯系國際環境的深刻變化,以具體的發展事實增進全體人民對中國共產黨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好、馬克思主義行、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的體悟,切實提升對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和情感認同,使其真正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進而以實際行動為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作出新的貢獻。 ◆立足實踐基礎,深度聚焦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 科學理論總是與偉大實踐彼此輝映、相互激蕩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種理論的產生,源泉只能是豐富生動的現實生活,動力只能是解決社會矛盾和問題的現實要求。”黨的二十大明確將“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進行強調,明確了未來五年、十五年乃至更長時期的任務書、時間表和路線圖。中國式現代化作為基于我國國情與發展現實的重大創新,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重要現實和實踐基礎。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宏闊實踐中續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要把黨的二十大提出的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和必須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則同“六個必須堅持”的論斷進行整體把握,深刻領悟中國式現代化和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的關系,既對既有概念進行新詮,又勇于突破既有認知,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實踐中提煉新概念,以更加積極的歷史擔當和創造精神發展馬克思主義。要緊密依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變化,堅持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國際和國內相結合的方法原則,以滿腔熱忱對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斷拓展認知的廣度和深度,把黨在拓展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踐中已經成熟并經過實踐檢驗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及時上升至理論高度。特別是把回答并指導解決問題作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任務,將化解矛盾、破解難題作為理論創新的突破口,切實聚焦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改革發展穩定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國際變局中的重大問題以及黨的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實事求是作出符合中國式現代化客觀要求的正確回答,不斷提出解決問題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形成為人民群眾所喜愛、認同和擁有的科學理論,進而以其自身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引領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要立足中國、放眼世界,拓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在新時代的世界向度,以天下情懷觀察和把握世界,更好用中國理論解讀人類共同面對的發展難題,創造性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和新表述,讓世界了解“學術中的中國”“理論中的中國”,不斷提升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說服力,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中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注入源源不斷的鮮活因素。 ◆夯實歷史基礎,推進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相融通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在這一文化形態中蘊含的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價值觀念和思想精髓,系統展現著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熔鑄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和道德觀,這不僅同馬克思主義價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更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提供了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滋養。 根據唯物史觀原理,任何人在任何社會和時代創造自己的歷史都不可能完全破除傳統,他們總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正因此,唯有將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融合貫通,才能賦予馬克思主義永不消退的民族特色。正如黨的二十大報告所指出:“只有植根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續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要牢牢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堅持古為今用與推陳出新相統一,用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激活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締造的璀璨文明,從中華文明的思想精粹中探尋馬克思主義的源頭活水,厚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豐腴沃土。要深入研究中華文明、中華文明的起源和特質,形成較為完善的中國文化基因的理念體系,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充分發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思想精華,并在尊重其原有內涵的前提下結合新的時代情境對其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全方位全景式展現中華文明的輝煌成就,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與旺盛活力。與此同時,要旗幟鮮明堅決反對和抵制“全盤西化”、歷史虛無主義、民族文化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引導全體人民堅定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要以博大胸懷和包容心態開展文明交流互鑒,弘揚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尊重不同國家對文明實現路徑的探索,從而在時代之變、中國之進、人民之呼中承百代之流、會當今之變,以多種文化的匯通融合接續創造能夠回應和解決當代中國和世界實際問題的理論形態,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 [作者單位:福建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的人民主體性研究”(17AZZ001)階段性成果]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